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一番梳理,2021大制作和小精品都有呈现( 四 )


2.腰部影片表现不佳且境遇尴尬 。
今年的头部化更为显著 , 这正表明腰部影片没有将市场撑起来 。
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 。从制作端看 , 建党百年的背景下 , 需要集结力量拍摄重点项目 , 某种程度上“占用”了行业资源;受到疫情影响 , 开机项目减少 , 而电影又需要12到30个月的生产周期 , 等到2022年下半年供给端才能恢复活力 。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一番梳理,2021大制作和小精品都有呈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通过前文复盘可见 , 市面上并非没有质量在线的腰部影片 , 但片方难逃档期依赖的惯性思维 , 也就难免在竞争中沦为炮灰 。也因此 , 值得关注的是腰部影片的出口 。
作为电影大国 , 国内每年院线级的产量超过500部 , 但放映端并不需要那么多影片 ,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平台能成为新的电影放映平台 , 自然能解决部分问题 , 海外流媒体已经做到了 。王中磊表示 , “除了电影院之外 , 如果网络院线有一条新的跑道 , 我愿意继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但这条跑道尚未打通 , 某平台从业者告诉小娱 , 这在国内暂时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电影成本太高 , 在网络播出难以回本 。不同于平均成本1200万的网络电影 , 即使是那些得不到上映机会的影片也要3000到6000万的成本 , 而且电影制作成本一直上升得很快 。
他算了一笔账 , 当下的单片投资数额动辄上亿 , 一部有质量保证的电影基本需要6000万的线下成本 , 再加上一些线上成本 , 成本就会逼近1亿 , 票房达到4亿才有可能盈利 。但很显然 , 超过4亿票房的电影相对有限 , 今年的总数是20部 。
这些都说明了腰部影片的尴尬:上院线不够有竞争力 , 上平台则收不回成本 。
3.银幕数破纪录背后的隐忧 。
全国银幕数突破8万块 , 第六年保持世界第一 。正如《长津湖》成为票房冠军 , 这种逆势增长无疑能为行业注入信心 。
但档期差异不容忽视 。今年 , 重点档期平均每天上映0.8部影片 , 平均单片票房2.6亿 , 平时则只有0.4部和3084.8万 , 作为单一消费场景 , 只服务于、也只被允许服务于电影放映的电影院 , 势必会遇到经营困境 。王健儿谈到 , “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 单个影院平均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 现在已经是8万块 , 很快会达到10万块 , 按照500亿上下甚至600多亿的总票房算 , 分到每一块银幕的数量极其有限 。”
对此 , 从业者们的解题思路之一是改革发行制度 , 黄建新认为可以借鉴双院线发行 , “现在都找头部排 , 一排70%、80% 。10月份的时候《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达到96% , 其他一大堆才只有4% , 这不是很好的规则 。所以我一直在呼唤双院线 , 这样电影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放映 , 放得好可以到B轮院线继续放 , 电影就多展开一半的排期 。”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一番梳理,2021大制作和小精品都有呈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一个关键是想办法把观众留在这个场所 , 以它为社交空间尝试更多可能性 , 比如体育赛事转播、剧本杀等 , 让年轻人为其它娱乐形式走进电影院 , 就有机会接触到热映中的电影 。
探索新生代影院也是一种路径 , 据王健儿分享 , 上海影城将在春节档结束后正式启动综合体改造 , “包括电影主题酒店、电影主题俱乐部 , 总的投资预计在10亿左右 。它不仅是一个建筑体的变化 , 更重要的是一种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 , 甚至于可以引领电影院这个产业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