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

【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 。
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 。
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日暮聊为梁甫吟 。

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

文章插图

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

文章插图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 。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 。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 。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 。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 。上句从空间上扩展 。下句从时间上蔓延 。这样延展开来 。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 。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 。并且 。登高望远 。视野开阔 。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 。可见 。诗人心怀国家 。此时 。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主要写国家战事 。诗人登楼远眺 。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 。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 。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 。可见“终不改” 。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 。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下句“寇盗”“相侵” 。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 。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 。浩气凛然 。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后主 。指蜀汉刘禅 。宠信宦官 。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 。西有武侯祠 。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用来比喻这首《登楼》 。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诗人伫立楼头 。徘徊沉吟 。很快日已西落 。在苍茫的暮色中 。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 。想到后主刘禅 。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 。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 。专居祠庙 。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 。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 。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 。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而诗人自己 。空怀济世之心 。苦无献身之路 。万里他乡 。高楼落日 。忧虑满怀 。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
全诗寄景抒情 。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 。相互渗透 。用字凝练 。对仗工整 。语势雄壮 。意境宏阔深远 。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
这首七律 。格律严谨 。中间两联 。对仗工稳 。颈联为流水对 。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 。在语言上 。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 。首句的“伤” 。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 。而且突如其来 。造成强烈的悬念 。次句的“此” 。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 。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 。三句的“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 。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四句的“变” 。浮云如白云变苍狗 。世事如沧海变桑田 。一字双关 。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五句的“终” 。是“终于” 。是“始终” 。也是“终久”;有庆幸 。有祝愿 。也有信心 。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 。七句的“还” 。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 。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只有末句 。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 。“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 。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 。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 。全诗写登楼观感 。俯仰瞻眺 。山川古迹 。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 。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 。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 。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 。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 。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 。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 。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 。自然杰作 。”(《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 。笼盖宇宙 。此杜诗之最上者 。”(《唐诗别裁》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