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立春的民间风俗
(1)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黄土造牛并鞭打之,寓意鞭策耕牛、辛勤耕耘 。古时皇宫内打完春牛之后,把黄牛搬至臣子府前,让臣子打春,而在府门前路过的行人也可以打春牛 。由于这种风俗,所以立春在民间又称为“打春” 。
(2)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国古代就有,现在在部分地区仍然延续着这一传统习俗 。有的企业,在新年开工的时候,也会有老板宴请员工喝春酒,一起热闹热闹的传统 。
(3)吃春饼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间有吃春饼的饮食习俗 。春饼是用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 。吃春饼讲究将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名为“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
2、立春节气的习俗
(1)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 。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 。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
【立春的民间风俗以及习俗 立春的相关风俗】(2)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 。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
(4)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 。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 。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 。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 。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 。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 。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 。”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
(6)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
(7)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
- 关于春季梨树修剪方法 关于春季梨树修剪方法的说明
- 2021年2月雨水节气的习俗 2021年二月份的节气
- 祛痘养生食补 祛痘的食补方法
- 男生瘦大腿的方法 瘦大腿男生方法教程
- 立春为什么要咬春纸 立春为什么要咬春
- 花岗石和大理石的区别 花岗岩和大理石有什么区别?
- 无聊的时候你们做什么?
- 没什么事干,一天都好无聊。有什么能消磨时间的,该怎么办?
- 生活中有哪些不用花钱的好的消磨时光的方式呢?
-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的什么能源 天然气是常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