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新人小白,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我之前说过,知识付费是一个行业 , 但凡你稍微成熟一点,有独立的思考和认知就会发现 , 其实任何行业里的现象都有好有坏 , 但终归来说,无论是互联网进步的趋势还是自媒体商业化的成熟,它们都有一个具体的指向 , 就是专业知识越来越值钱,你想要获?。捅匦胗兴冻?。
你说你不信邪,偏要去知乎、B站找答案行不行,当然行,但其实有一定的问题在里面 。
大家应该知道,无论知乎还是B站,包括其它除公众号之外的一些自媒体平台,它们都属于公域平台 。
我从一个自媒体人的专业角度出发告诉你,所有公域平台的内容不是为了给你答疑解惑,它们的第一需求永远是曝光,是获取流量 。
这里要注意了,不是说这些内容没有价值,而是这些内容的首要出发点不是为了传递价值 。
这意味着你如果从这些信息里面去检索对自己有用的有价值信息 , 是一件非常繁琐和消耗精力的事情,时间成本很高,而收效甚微 。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信息是有密度的 。
比如你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公众号运营方面的回答,对方说的很多,很详细,但你仔细看,发现都是一些流量获取以及运营技巧方面的解答 , 这些信息有用吗?
有用,但用处不大,如果你同时有加入一些垂直度很高的运营社群,那么在这个付费的圈子里 , 你会发现,同样是讨论公众号运营,这里大家讨论的是公众号的商业模式,变现渠道,以及对用户的洞察和分析 。
你看,这些就是区别,是你在知乎上很难看到的高密度内容 。
关于“割韭菜”的认知,我之前说过,很多时候是来源于咨询者对答案和付出的 价格不成正比 , 从而产生心里落差导致的,但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个事情,是非常主观的,无法具体量化 。
比如有人就是觉得,十块钱买二斤萝卜是物有所值,而一百块钱找人问个问题就是傻缺,这你要怎么解决呢?没法解决 。
还有一点 , 就是我们在找他人做咨询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信息的价值,也要考虑自己对信息的承载和接受能力 。
比如很多大v们都在说的“利他思维”,但你总觉得这是扯淡,既然创业,那肯定是为了赚钱,肯定要“利己”才行,这就是个人对信息的承载不同 , 因此自然造成你对大v,对付费咨询对象的误解,认为人家是在割你的韭菜 。
【自媒体新人小白,如何避免被“割韭菜”?】也是因为这点原因,我经常跟朋友说,像那种顶级大佬们的讲话,我们普通人看看就行了,能有个想法顿悟当然好,没有的话,纯当个乐子也没关系,没必要去模仿,因为我们压根模仿不来 , 我们和大佬们的差距,远远不是这点经验总结这么简单 。
这些年我咨询过很多人,现在自己也做付费咨询 , 我的理解是,成长是不断尝试和犯错的过程,想要一点错误不犯,那是很恐怖的,因为这意味着你拒绝了所有成长的可能 , 始终原地待命 。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被“割韭菜”呢?下面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建议,纯属个人经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
1、我不喜欢那种上来就自称老师的 。
早之前我说过,自媒体是一个行业,自媒体人也只是普通人,和医生、律师并无区别,甚至还没他们高尚,因此没理由也不应该向他人自称老师 。
我的理解 , 老师应该是对方认可你之后,主动对你的尊称,而不是一上来你自己就自居老师了 , 这就有点扯,说不过去了 。
好比“大v”这个标签,一些读者看到你的专业内容和粉丝体量,称呼你一句大v , 这没什么问题,可要是你自己每天把大v挂在嘴边,觉得自己很厉害 , 那就是傻帽,得去医院看看了 。
我自己学生时代成绩不好,不喜欢老师,以为毕业后终于可以摆脱老师了,没想到踏入社会的这几年,见识到了更多的老师 , 经常有人加我微信,上来就是一句我是**老师,我有一个**网络课程,具体可扫码了解 。
我看完都蒙了,果然 , 现实社会更加魔幻 。
2、那些迅速把公众号做起来的博主,可能几篇广告推广,就把自己的阅读量做到了一两千以上 , 他们微信加了很多人,然后频繁的发布内容,寻求变现 。
一般这类博主我是不愿为其付费的,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公众号属于相对封闭的流量平台,涨粉非常困难,很多公众号大v,他们无一例外也都是其它公域自媒体平台的大v,比如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等 。
这些公域平台的粉丝是他们努力输出的结果,是专业能力的证明,对咨询者来说,是很强的信任背书,容易产生交付 。
而有一些公众号博主 , 他们没有这部分“信任背书”,他们的账号有很大概率是通过花钱买量做起来的 ,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付费获得了流量 , 那下一步他们要做的必然是快速寻求流量变现,保证投入产出比,这是常规操作,人之常情 。
3、很多博主都有开直播的习惯 ,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这些博主的现场直播,来判断他们的专业能力 。
我们平时看一个大v的干货文章 , 洋洋洒洒,觉得非常专业 , 内容过硬,但有可能这篇文章并不是出自大v本人,而是他背后整个团队的功劳 。
而直播则不同,直播非常考验人的专业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可以这么说,直播就是一面照妖镜 , 一个大v博主是真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其表滥竽充数,是完全可以通过一场直播体现出来的 。
如果一个大v在直播过程中磕磕巴巴 , 说不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那很明显 , 这个大v并不具备真正的专业技能,或者起码可以证明他对这套运营模式不是很熟练,缺乏足够的经验 。
还有一点,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本质是出于信任,文字虽然也能传递情绪和价值,但自媒体文章毕竟不是小说,不属于文学创作,因此对很多自媒体人,尤其是成功的自媒体人而言,文字是可以做到不表达自己而只服务大众的,这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隐瞒 。
然而直播则不同 , 直播的过程会暴露了一个人的所有,他的气质、能量 , 语言结构,知识储备 , 这些都会通过直播一览无余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人的直播状态来进行判断筛?。欠裨敢庥胨泻献?。
4、很多付费博主,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总想着向下兼容 , 从来不考虑拔高自己的定位和格调,他们总把服务内容或课程设计成针对小白的最初级产品 。
我不喜欢这样,认为这就是在割韭菜 。
在我看来 , 粉丝和博主理应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 , 博主在提供服务内容时,既要考虑大部分粉丝的接受程度,又要不断升级产品内容 , 去适应少部分的优质粉丝,这才是正向循环 , 而不是始终去满足少部分粉丝的基础需求 。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粉丝可以是新人小白,但博主不能总把粉丝当成小白,这是对付费用户的基本尊重 。
我知道很多知识付费相关的博主,包括一些培训公司,他们提供的产品永远是面向最初级的新人小白,他们一直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向下兼容,而不是向上优化 。
从商业角度出发,把用户定位成小白,是最利于产品快速变现的,但当你的所有产品都是最初级最适应小白的产品时,很难摆脱割韭菜的嫌疑 。
5、我们可以通过看这位博主的往期内容,来判断博主的专业能力,如果这位博主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引流,都在获客 , 那八成离割韭菜不远了 。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般的付费流程 , 一定是先引流,然后用内容沉淀用户,增强用户粘性,接着拿出产品进行服务,无论是单纯地课程还是训练营 , 时间都要一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个月 。
这是一个正常的交付周期,而那种天天发朋友圈引流 , 每一篇推文都给自己打广告的博主,我是不太喜欢并且心存疑虑的 , 总觉得他们老发布招募学员的信息,恰恰说明了他们压根就找不到学员 , 这才导致这么慌不择路 。
这里多说一句,我身边一些做网赚的朋友,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些没经验的大学生、外行人,他们就是活生生的韭菜,不割白不割,况且 , 就算你不割,不赚他们的钱 , 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把钱送给其他人,韭菜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幻觉,就是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只差一个机会 。
网赚圈流行一句话,叫赚钱的底线是法律,而非道德 。
现在这句话愈演愈烈,已经达到破圈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了 , 我觉得有些道理,但偶尔也心存愧疚 , 觉得做人不应该总向弱者拔刀 。
6、之前说的,做个人品牌,就是在和用户交朋友,那如果我就是看你不爽,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上,那就没必要主动和你链接了,我们作为甲方,想要付费咨询 , 一定要找自己喜欢任何的大v博主 。
毕竟,互联网行业大佬层出不穷 , 无数人能解决你当下的问题,因此 , 在咨询时完全没必要只盯着眼皮底下的三两个博主,眼光长远些,找到自己喜欢的博主,再进行付费咨询 。
这一点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毕竟 , 我们在咨询他人时,首要目的肯定是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对方的专业能力是首要衡量要素 , 所谓的“眼缘”其实是次要的 。
最后稍微总结下,就是我们成长、学习,踏入一个行业,想要了解相关问题,不能总是害怕被割韭菜,坦白说 , 被割韭菜其实挺好的,也是一种成长 。
我们只需要事先做出一个评判 , 即,如果是给韭菜,那对自己造成最恶劣的影响是什么?自己能否承担这个影响?
如果可以 , 就没问题 。
不要想着永远不被割韭菜,这是不现实的,而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可能被割韭菜的机会去学习和提升自己,迅速让自己强大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避免被割韭菜的建议,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未必百分百准确,大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 自行判断,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
感谢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