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很多人说:绘画是加法的艺术 ,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 。因为绘画的过程,是不断的用颜料的叠加创作,而摄影是对现有的场景进行的取舍过程 。这是对“加减原则”最简单的理解 。
无论你是用手机拍照也好,还是用相机拍照也罢 。只要你拿起取景框的时候,你就要面临画面的“取舍”问题 。而对“取舍”的把握,也是成片的关键点之一 。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聊一下摄影的“加减法则”!
1.减法法则
中国《道德经》有句古语:少则得,多则惑!意思就是当一个人的选择过多的时候,就会不知如何选择,而没有太多选择就会更有获得感 。所以你的照片里如果元素太多,呈现给别人看的内容太多太杂,什么元素都不舍得放弃,观赏者就会不明白你具体想表达什么意图 。尽量让你的画面看起来整洁、干净 , 不仅让画面更为美观,也会让你的作品主题更加明确 。学会“减法”原则是第一步 。
① 留白
留白,这个词语其实来源于中国的国画和山水画 。那时候的绘画 , 讲究的是画面的意境 , 也是所谓的“写意” 。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山、水、船、飞鸟这些事物 。而画面中使用大量的“留白”就可以看起来很有意境 , 很有气势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两张照片 , 就是采用大范围留白的例子 。第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古寺庙的一角 , 这是建筑的局部,画面采用上、下结构,上面实,下面虚,照片给人感觉非常空灵,意境深远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第二张照片,是拍摄的江中的一片小舟 。这样的「大场景小主体」的取景方法,让画面产生了非常大的留白,而且极简的构图 , 给人感受到船在空中游的梦幻感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② 高低调
一张照片的影调一般分为:高调、中间调、低调三种 。高调往往是高光部分 , 中间调往往是中灰度部分,而低调则是画面的暗光和阴影部分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们在拍摄人物写真的时候,特别是女性写真的时候,用高调的照片,就会给人有整洁,高雅、清新的视觉感 。
在经过一个超市的电梯时,我发现电梯上面的椭圆型的天花非常优美,所以我就找好角度 , 等待一个人物入镜 。拍完了照片以后,我不想让商场的那些招牌和杂乱的灯光影响别人观看这张照片,我需要观赏者把视线聚焦在天花的线条和电梯的人物身上 , 所以高调处理好,照片就看起来更加简洁了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与高调风格相反的一种风格是低调(暗调) 。这种风格一般拍男士和曲线的时候可以使用 , 能够很好的体现立体感和质感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两张照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产品图片 , 当时没有额外的打光,仅仅是利用窗户的自然光线,然后将曝光降低拍摄,这种暗调的风格就能让人感受到金属的质感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③ 剪影
摄影减法的第3个秘密武器,也是很多人会使用的技巧:剪影 。抛弃细节,只看轮廓,会给人很多的联想空间,而且画面唯美 。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挑扁担人傍晚归家里时的瞬间,人物的位置恰到好处 , 而且画面的比例也安排的很好,给人一种满载而归的感觉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一张剪影照片,用低角度取景 , 把一个很小的螳螂拍成了“大将军”的感觉 。虽然你看不到螳螂身上的细节,但是你能感受到这个螳螂居高临下,号令三军的气势 。这就是剪影带来的魅力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④ 局部色彩
这个功能是很多人会使用的 。然而,这个一般不能乱用 。当你的照片中色彩过于杂乱,影响了主题表达的时候,这个方法可以拯救一张照片的命运 。
左边的照片就利用了乒乓球台和球拍 , 两种颜色,画面非常极简,红蓝颜色的对比强烈 。右边这张照片拍摄的是雨后的花园 。远处的树木、草地还有花的叶子颜色都非常杂乱,但是花朵上的水珠非常难得,原本是一张废片 , 但是通过“局部色彩”的处理后,突然就有了新的生命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⑤ 框景
框架式构图,可以让人的视线聚焦在框景内部,从而不受其它无关要素的干扰 。这个也是减法法则里常用的一个方法 。框景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聚焦视线 , 另一个是增加画面的近、中、远景的层次感 。
这张照片充分利用了城墙作为画面的前景 。利用了墙上的光线与天空的蓝色调形成冷暖色彩的对比,让画面有了冲击力 。最重要的是,城墙的半圆形与让画面视线更加聚焦,画面更有层次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张照片利用非常极致的对称构图,将中心的塔作为画面主体,恰当的色彩处理,让照片的历史沧桑感,呼之欲出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⑥ 追焦摄影
在夜景里 , 只有车的主体是清晰的,其余的背景全部是以“拖影”的效果呈现,这种照片就是”追焦摄影“ 。
这个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减法法则”的运用,把所有的杂乱光线和色彩通过虚化和拖影来弱化,不仅可以更好突出主体,还能让色彩斑斓的夜色多了一份绚丽感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加法法则
说完了“减法”法则,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与之相反的一个法则:加法法则 。相对于减法法则来说,加法法则实现的难度更大一些 。因为照片里减掉东西容易,但是加东西,加什么?如何加?这都是很多人把握不好的 。
照片做加法,请记住以下几个方法:
① 加主体
拍风景、拍建筑的时候,如果照片没有视觉上的趣味点,照片就会更平淡,但是如果你增加了很明确的主体,或者是人物 , 照片就会鲜活起来 。
这两张照片,左边的照片虽然色彩很有层次感,但是画面中缺少一个趣味点 。如果等待人物出现,画面中的就突然有了故事感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② 加人物
建筑是没有生命的,在拍摄这些静物的时候,适当加入人物,照片就会好看很多 。这两张照片,左边没有人物,画面就会平淡,而右边有了人物就突然有了孤独寂寞感了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③ 加情绪
照片的情绪,是指你的照片能给人带来的喜怒哀乐情绪 。一张有情绪的作品,远远比情感平淡的的照片更能触动人心 。
这张照片里面,老人家逗趣的表情和神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一个有趣味的年长者的形象,这比普通的记录老年人的方式有不同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张作品拍摄的非常简单,但是你可以从两个孩子的眼中看到不一样的情绪,前面的孩子淡定好奇,后面的孩子怯生生的表情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④ 加颜色
给一张照片增加颜色,不仅可以增加照片情绪,而且还可以增加画面层次感 。然而我们这里的“加颜色”并不是通过后期给照片上色 , 而是:你要选择拍摄的时间 。下面用一张图片为例 。
同样的建筑,同样的场景 。左边的照片是晚上拍摄,右边是中午拍摄 。相比较而言,左边的照片就比右边的色彩更丰富 , 更能吸引人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⑤ 加灵动
我们在拍摄一些微距照片的,适当加一些水珠或是小昆虫,就会让照片看起来鲜活 , 有灵性 。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摄影中的“加减法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⑥ 加透视感
照片是平面的,如果你可以通过变换的视角来构图 , 利用线条、面等元素来重新构图,照片就会看起来有纵深感,有透视感 。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利用建筑的线条,一张是利倒影的平面来进行透视感强化,照片上透视的感觉是不是就很明显?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今天重点讲解的摄影的加减法则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运用自如,拍出更多的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