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后,感觉很挫败怎么办?

最近有同学问了我两个问题:
职业转型前需要考虑些什么?转行后,感觉很挫败怎么办?这可能是大部分职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 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
我分享一些我的思考,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 。
— 1 —如果你打算职业转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
比如,行业发展前景,比如 , 个人成长空间,比如,长期价值 。
5年、甚至10年后回头看,你会不会因为这个选择变得更好,你要进入的行业会不会因为你,变好一点点 。
但是,还有一个前提 。你是不是足够热爱接下来要做的事 。
因为转型,必然会遇到困难,会有一段不太舒服的路要走 。没有热爱,你会很累,可能还走不远 。
如果你热爱即将要做的事情 , 才会有从0开始的勇气,才愿意去面对这件事带来的所有不确定性 。
这种热爱,会让你有勇气面对新领域巨大的挑战,在短暂的失落后 , 快速拉满战斗值,让你拥有“重新活过来”的力量 。
即使你有很多选择 , 还是愿意把时间都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上 。
讲个故事 。
2007年 , 雷军带领金山结束8年的上市拉锯战,金山上市后,雷军离开金山,提前过上了“退休老干部”的生活 。
雷军有很多钱 , 也有很多时间 , 但是他不快乐 。
“IPO之后 , 很落寞,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 。”和雷军一起打拼过的人说 , 认识雷军那么多年 , 还从来没见过他这种状态 。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说,“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 。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 。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 , 冷酷而现实 。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 。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 。”
没有热爱的事情,也没有了成就感和价值感 。
怎么办,重新出发,找到热爱的事情,直到拥有“重新活过来”的力量 。
2010年 , 雷军开始创业了 , 在北京中关村的小屋里 , 十来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小米成立了 。后来小米上市,雷军还开玩笑说,早知道小米能做这么好,开业那天应该去理个发,搞得帅气点,现在看照片太寒碜了 。
小米会成功吗?不知道 。十多个人的小团队能走多远,不知道 。什么时候能做出手机?不知道,都不知道 。
但有两件事是确定的,这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也是雷军热爱的事情 。
创业400多天后,小米第一代手机诞生了,雷军说 , 就像听到了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一样兴奋 。
发布会上雷军身穿牛仔裤 , 黑色T恤亮相,看起来很激动,还有一点紧张 。
创办小米,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 , 又重新找回了战斗的状态 。
— 2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可以投入到热爱的事情 。
如果你热爱的是攀登珠峰,但你目前没有攀登珠峰的体力和耐力 , 怎么办?
先锻炼身体,让你的体力和耐力配得上珠峰的高度 。
去专业的训练队,去攀登更容易的山峰,直到你觉得你可以爬上珠峰 。
什么意思?
就是,可能你暂时做的事情 , 不是你最热爱的 。但这件事,能让离你热爱的事情更近一点,这种转型也是值得的 。
《我和微软 , 3个重大决定,伴随着3次降薪》这篇文章里,我讲过自己的经历 。
1998年我大学毕业 , 1999年底加入微软 。
2006年 。我已经在微软技术部门工作了七年,领导一个30人的团队 。
这时,Luke来找我 , 说,你要不要考虑加入市场部门?
我必须承认,市场部门对我的诱惑力很大 。从1985年开始 , 我就一直和计算机打交道,我想换一换,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和外部客户沟通 。
通过微软内部面试后,人力资源部告诉我,因为薪资结构不同、岗位不同 , 所以加入市场部门后:
1)我必须搬出独立办公室,坐在工位上;
2)不再管任何人,变成独立贡献者;
3)基本工资下调20% 。
【转行后,感觉很挫败怎么办?】我要抛开打造一款完美产品的思维 , 去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
我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频繁出差,每年出差的天数都在180天左右 。
有很多困难、很多不适应、很多怎么办的问题 。
但我并不痛苦 。
因为我知道 , 我现在做的这件事对我以后做的事一定会有帮助 。
在这个大前提下,这件事即使不是我最热爱的,我也能做好 。因为我在为将来热爱的事情在铺路、在修桥、在打地基 。
2013年,我离开微软,放弃“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的光环,和一份相当不错的薪水 。开始创业,在微软市场部的经历,让我在创业时还能相对从容 。
— 3 —但是,有人说,我好像没有什么热爱的事情,怎么办?
如果没有热爱的事,你可以选择擅长的事情 , 当你把擅长的事情做的足够好,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时 , 你就会慢慢热爱这件事 。
比如,小朋友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热爱的事情吗?我想他可能未必知道 。
那他是怎么对一件事产生热爱的 , 可能是因为他先做成了一件事,受到了鼓励和表扬 。
在鼓励和表扬中 , 他获得了正向的反馈 。因此他更愿意做这件事 。
后来,就从愿意做变成了擅长做 。又收获了更多鼓励、更多赞扬,还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这种正向反馈不断增加,有一天,这件事在他心里的分量超过了很多事,他开始有了热爱的事情 。
付出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 擅长和热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 4 —再回到开始的第二个问题,面对转型后的挫败感怎么办?
挫败感,一方面来自和过去的对比,另一方面是对当下自己状态的不满 。
因为,在你决定转型的那刻起,你就主动放弃了过去一部分的能力 , 甚至是已经形成的习惯 。
你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学习新的技能 , 建立新的能力,形成新的习惯 。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定会产生落差和挫败 。
如果你攥着过去的技能和习惯不放手 。你可能会进入一种自认为很厉害的心理认知,带着成见和固执,吸收不了新知识,也听不进建议 。
怎么办?
跳出过去的习惯,让自己保持空杯状态 。
空杯状态 , 是一种谦虚和敬畏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 你才能打开自己,接受新的知识 。
有一个小故事 。
有一个学者,问道禅师 。
学者喋喋不休,禅师默默无语,以茶相待 。
眼看茶水就要满了,禅师却还是不停下来 。
学者着急地说:“别再倒了,马上就溢出来了!”
禅师不慌不忙的说:“你就如同盛满水的杯子 , 装满了自己的成见,如何还能装下新的东西?”
空杯是喝茶人最好的状态,不管杯子里之前装的是什么茶,先把杯子清空,才能品到新茶 。
当新茶在沸水中升腾、旋转、翻滚,茶水由白色渐渐染上绿意的过程 , 也是你成长的过程 。
但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
— 5 —因为进入一个新领域,对你来说,就像进入了一片未知的森林,你不知道多久可以走出去,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
怎么办?
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要清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
然后把目标分成段,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什么 。
有目标,你会踏实、笃定 。
把目标分段,你会因为阶段性的成功,更有动力奔赴下一个目标 。
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
把一群人分成三个队伍 。让三个队伍分别步行到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 。
第一队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能到 。
结果这些人刚走了两三公里就受不了,走了一半有人开始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
甚至已经有人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情绪越低落 。
第二队,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 , 但路边没有里程碑 , 只能凭经验估计行走的时间和距离 。
走到一半的时候,都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 。”
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 。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疲惫不堪,情绪开始变得低落,直到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
第三队呢,他们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 。
他们每走一公里,就能看到里程碑,因为知道又少了一公里,离目标又近了,他们收获了快乐,受到鼓舞 。
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赶路,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
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不要着急,先确保完成每个阶段的小目标,如果有余力 , 再加快一点速度 。
在长跑运动中 , 最先跑到终点的,并不是起跑最快的 。
最后的话转型,意味着你要放弃过去一部分的能力,舒适的环境 , 熟悉的圈子 。
所以 , 选择热爱的事情很重要 。因为热爱本身会给你力量 。
如果暂时没有能力选择热爱的事情怎么办,去修桥、去铺路、去攀登 , 这些动作是为了让你最终通往热爱 。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我没有热爱的事情 , 怎么办?
先做擅长的事情,因为擅长的事情会给你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最后你可能会爱上这件事 。
如果选择了热爱的事情,进入到一个新领域,还是会产生挫败感,怎么办?
把自己清空,保持空杯状态 。
不管之前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先清空,才能品到新茶 。
当新茶在沸水中升腾、旋转、翻滚,茶水由白色渐渐染上绿意的过程,也是你成长的过程 。
然后呢 , 然后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这会让你更笃定 。
再把目标分段,每当你完成一个阶段目标,都会收获新的快乐,更有动力奔赴下一个目标 。
祝热爱 。祝成长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