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请教问题,我们该找谁?

今天要聊的事情我本来以为大家都懂 , 但接触的人越多我越发现,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想过,到底该找谁请教专业问题?所以我就絮叨絮叨,抛砖引玉吧
1、从一些事例说起经常看到网上有各式各样的请教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传授经验,别的领域咱不知道,仅从熟悉的数据领域来看(数据分析/策略产品/数据产品),古牧君发现90%+的回答or课程质量都不大ok 。但因为提问者自身能力水平往往无法鉴别好坏 , 所以只要回答看起来高大上(比如知乎上很多华丽的回答) , 一般就都不会有太多异议,然而信了这些回答可能会误入歧途,比如:
一个3年从业经验的人编写付费课程教大家数据分析;
一个已经脱离一线多年的人 , 培训大家企业一线实战方法;
一个专注于某一个岗位10年+的人,辅导大家做职业规划岗位选择;
一个从业以来一直在不知名小公司工作的资深总监 ,  开付费培训课程
......
以上这些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慎重的选择
2、到底该找什么样的人请教?我先明确一点,评价提供咨询的人 , 并没有一定的高低贵贱,而是更多要看适合不适合 。找适合的人问合适的问题,才是正确的做法
比如我找一个经验很浅的人请教一些长远规划 , 就不大合适 。但如果是请教他们一些最基础的工具技巧操作,他们大概率很能胜任;
比如我找一个专注于做数据分析10年+的人,请教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和实战经验 , 就ok 。但如果你问他们其他其他岗位会不会比数据分析更有前途,他多半会屁股决定脑袋告诉你不会......
所以古牧君建议大家参考下面这个体系去全面评估你要咨询的人:

当我们想请教问题,我们该找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最完美的情况,就是这个人既有广度、又有高度、还有深度
广度:在一个大领域内做过相关的不同岗位 , 能够提供更全面、对比的视角看其中任何一个岗位 。比如数据方向,如果他只做过数据分析,那就很难告诉你数据研发、数据产品、策略算法、商业分析、经营分析各自都需要什么核心能力,哪个岗位更适合你长期发展;
深度:在一个专业领域一线深耕多年,且没有长期脱离一线 。现在有很多xx大厂的总监出来讲课 , 我也听过几次,一般都很失望 。因为他们长期不在一线亲手做事了 , 能给你传授的经验只能是他们当年的、高举高打的宏观战略 。这些经验有些是过于“经典”的,有些又是过于“高深”的;同时也有很多年轻才俊,起步特别好 , 在各种大厂拿倒挂老员工的ssp高薪offer,也很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但他们毕竟积淀不够深 , 辅导应届生准备校招还可以,但更长远、更全局的最优解,往往给不了;
高度:在一个领域较为前沿的企业呆过 。很多时候视野真的很关键,好多求职者就是因为没见过业界前沿的做法是什么 , 导致思路打不开,一直无法驾驭更上一层楼的任务
3、但完美总是不存在的在无法找到那种完美咨询对象的情况下 , 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一个人深度、高度都有,但缺乏广度,典型的就可以是一个在大厂专注于一个岗位多年的打工人 。这样的老师,最好就不要问太多他那个岗位以外的东西,比如其他岗位好不好?后续能不能往那个方向转型?因为他确实没横向体验,最好就逮着他呆的这个岗位深挖提问;
如果一个人广度、高度都有,但没深度,比如已经脱离一线多年专门做培训咨询的人 , 这样的人适合去请教一些宏观的问题,比如职业规划啊、大型项目的演进规划?。灰约耙恍┖芫淙朊诺奈侍猓热绯<氖莘治龇椒郯 ⑹葜刑ü菇ú街璋?。总之,与时俱进的问题不见得会有很好的收获;
如果一个人广度、深度都有,但没高度 , 比如在行业中不知名的公司混迹多个岗位多年,那就相当于是一个万金油,可问的也还挺多的,就不要问特别前沿方向的思考就行,各种基础工具操作技巧他应该门儿清
最后,我们再回到开头举的那几个反例:
一个3年从业经验的人编写付费课程教大家数据分析
——典型的没深度 , 这种自信满满的青年才俊,大家就问他基础工作的各种细节问题经验就好 , 问问他所在的公司和业务也行 , 但别扩展也别纵深了,问多了他满嘴跑起火车来你也跟着被带跑了
一个已经脱离一线多年的人,培训大家企业一线实战方法
——同样也是没深度,你要时刻铭记,这类人已经脱离一线很久了 。他能传授的肯定是一些很经典很通用的技能技巧方法论,但大概率无法与时俱进,所以他可以帮你入门,但有可能无法紧跟时代 。而且你还要关注他做培训之前是在什么公司 , 有没有高度
一个专注于某一个岗位10年+的人,辅导大家做职业规划岗位选择
——典型的有深度没广度 。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没有亲身体验过 , 那怎么帮你做出最优的选择呢?
一个从业以来一直在不知名小公司工作的资深总监,传授其方法论
——典型的没高度,大家都会被title误导 。我想告诉大家,不知名小公司的总监真的不见得怎么厉害 。接触过很多创业公司、不知名小公司,武断的说,只有总监以上层级的人 , 才能保证其素质能力水平是稳定的处于业界整体的前列 。原因很简单,哪里给得起钱 , 哪里的人才素质水平就越高、密度就越大
4、说了那么多,你自己呢?一般指点江山之后不说说自己肯定说不过去 , 会让人以为作者自视甚高,所以剖析如下?
有一丢丢高度,但还谈不上高;广度也有 , 但更多是面向应用的;深度亟待挖掘,需要在目前的岗位上好好专注钻研!
【当我们想请教问题,我们该找谁?】上面的道理很简单 , 但当我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我发现自己也经常犯类似的问题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