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掌门人│张小泉:用创新之“剪” “裁”出美好生活

CFIC导读
◆张小泉=剪刀?带领老字号“张小泉”登陆资本市场后 , 张小泉董事长张国标常常要跟人解释 , 张小泉不只是剪刀 。

直面掌门人│张小泉:用创新之“剪” “裁”出美好生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小泉董事长 张国标
□ 传承与创新 , 是附着在老字号“张小泉”身上的永恒命题 。如何用创新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 张小泉的答案是拥抱年轻人 。
□ 在今天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厨房剪”品类 , 是张小泉品类扩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产品 。自此 , 张小泉开启了从研究剪刀向“研究人”的转变 。
□ “上市后 , 公司可以吸引来自全球的高端人才 , 与世界级的友商平行对接 , 张小泉品牌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巩固 。”张国标表示 , “未来 , 我们要成为‘世界的张小泉’ 。”
张小泉=剪刀?带领老字号“张小泉”登陆资本市场后 , 张小泉董事长张国标常常要跟人解释 , 张小泉不只是剪刀 。
事实上 , 张小泉=刀剪+N 。这个“N”目前已覆盖了厨房场景、个护场景、家居场景、阳台花园场景等多个生活场景 。而且 , 张小泉半数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线上 。
老字号是金字招牌 , 但也伴生着某种束缚 。“传承和创新 , 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张国标说 , 张小泉要做的是 , 坚守“良钢精作”的祖训 , 用创新之“剪” , 打破老字号的刻板形象 , 赋予张小泉活力与年轻态 。
近日 , 张国标做客上海证券报和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节目 , 述说张小泉的品牌故事 , 展望百年老字号的新时代征程 。
情感剪不断
“张小泉 , 唯有情感剪不断 。”采访人员走访张小泉基地时 , 贴在办公区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
创始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张小泉品牌 , 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2006年 ,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小泉也是最早一批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 。
那么 , 393岁的张小泉与62岁的张国标缘起何时?
张国标出生于富阳工匠世家 , 祖父为石匠 , 父亲是木匠 , 皆技艺精湛 , 名重乡里 。上世纪90年代初 , 张国标在上海滩闯出天地 , 后设立富春控股集团 , 涉足供应链、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领域 。
从富春江闯到黄浦江 , 又回到富春江“反哺” , 张小泉是张国标与故乡的重要情感承载 。
“难!”忆及入主张小泉的历程 , 张国标感叹 , 当时接手张小泉时 , 企业经营状况很差 , 年产值才2000万元 , 员工900多人 , 平均年龄47岁 , 平均学历还不到初中学历 。“小时候 , 家里拥有一把张小泉的剪刀 , 那是一种荣耀 。这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居然沦落至此 , 让人很痛心 。”张国标决意接盘张小泉 , 重塑老字号的辉煌 。
2007年 , 富春控股集团出资近1亿元取得了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 。后来逐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 , 又花了整整7年时间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的整合 , 结束品牌纷争 , 过程之曲折和艰难非同一般 。
2010年 , 张小泉还实施了异地搬迁 , 经历了阵痛和新生 。迁至东洲工业园后 , 张小泉投资数亿元建立现代化的厂房和生产线 , 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 , 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 企业利润增至原来的10多倍 。
2016年 , 国资背景的杭实集团以增资的方式 , 将商标注入张小泉集团 , 富春控股集团才完全拥有了张小泉品牌 。
“当时我们分析了 , 中国那么大的市场 , 刀剪工具产品的需求空间是非常大的 , 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 , 就看我们怎么去做 。”张国标说 , 虽然整合难度远超预期 , 但好在咬牙坚持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