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生意”:筹款额度填写随意、审核形同虚设、强制广告营销( 三 )


“大病众筹平台上大量强制的商业保险广告和电话营销短信 , 太商业化和功利化了 。”上述某网络互助平台创始人告诉《中国报道》采访人员 , 因为众筹本身不收费用 , 加上地推 , 所以对公司来说 , 这块业务肯定是亏损的 。另外 , 他们推广的是一年期商业医疗保险 , 而且以月缴为主 , 加上后续网络、短信、电话、企业微信等推销也需要较大的成本 , 因此 , 众筹亏钱+销售保险亏钱 , 大病众筹平台的商业模式不太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
梳理发现 , 仅黑猫投诉平台上 , 关于“轻松保严选”的投诉 , 大多都与“虚假宣传”“自动扣费”“误导”“理赔难”等关键词相关 。
“公益”与“生意”能平衡吗?对轻松筹等大病众筹平台该如何规范?其这一商业模式能否长久?
在吴沈括看来 , 在“公益”旗帜下 , 人们善心参与 , 但最终流量却被导入了保险商城 , 成了企业商业变现的对象 。这种做法事实上涉嫌用合法的形式来掩盖不合规的实质 。
对于这种现象 , 吴沈括建议 , 一是要求其更多、更及时地披露平台信息、业务信息 , 特别是实质性地披露业务的性质和法律依据 , 通过更多的公众监督 , 方便民众通过投诉、举报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监督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监管机关多层次的互动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
在李文中看来 , 大病众筹这类社会公益项目对于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价值 , 有利于提升社会弱势群体风险应对能力 。但是 , 这项事业本身的运营并不轻松 , 如果纯粹依赖那些不求回报的人去奉献 , 很难把这项事业做大 , 能够从中受益的人非常有限 。像轻松筹等平台一方面做着社会公益 , 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公益引流至商业项目的做法 , 如果能把社会公益项目做大 , 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健康众筹的规范与监管 , 在社会公益项目与商业项目之间划定清晰的界限 , 明确各自的行为规则 , 商业项目可以合理、合法利用公益项目所带来的客户资源 , 但是在资金流上要设置防火墙 。”李文中说 。
撰文:《中国报道》采访人员 张利娟
责编:徐豪

更多阅读

来源:中国报道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