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进一步落实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关于“南昌航空大学要在江西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中有更大作为”的指示 , 南昌航空大学在做强做优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同时 , 积极围绕我国和江西省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特点 , 整合全校力量 , 历经一年时间深入调研和分析 , 结合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 , 研发设计了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 , 并于1月13日上午在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首次进行飞行实验 。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飞行实验现场 , “昌航一号”从起飞到达预定位置和高度后 , 依次完成目标搜索与信息回传、运送急救药品及物资、救援包精准抛投等任务 , 达到了预期目标 , 随后返场 , 抵达回收场地后安全着陆 , 圆满完成飞行任务 。飞行过程中飞机姿态平稳 , 航线跟踪精确 , 链路通信稳定 , 各系统工作正常 。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悉 , “昌航一号”采用先进的气动力学结构设计和通用型模块化设计理念 , 在机体结构、动力系统、航电控制、目标智能识别等多方面大量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 提升整机技术含量 。该机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运动状态快速识别方法的自抗扰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 提高了风扰流场中的空中机器人持续高精度定位(定高、定向)控制 , 提高复杂环境下的飞行可靠性;率先开展满足应急救援目标探测搜救专业需求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目标检测技术研究及整合 , 提高低能见度下的视觉信息获取能力;基于高负荷气动设计和保型通道扩压器设计技术 , 设计了高压比空心涡轮增压压气机 , 提高了发动机效率和功重比等性能;整机蒙皮采用全复合材料设计 , 大幅度减轻了机体重量;机身承载连接结构、机身桁架结构等采用整体化增材制造技术成形 , 提高了结构强度 。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昌航空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机器人(“昌航一号”)在南昌试飞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昌航一号”采用“机器人+”的增材模块化设计理念 , 将空中机器人分为气动模块、动力模块、任务模块、控制模块、辅助模块和安全评估模块等 。可依据任务类型更换不同模块 。具备结构紧凑;可靠性较高 , 易于维护;优异的模块特性 , 方便拆卸和组装;满足用户的多功能需求;真正实现一体多用 , 从而最大化实现多功能和重复利用 。
此次首飞成功 , 能够助力江西航空产业快速发展 , 也可提升江西省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和能力 。未来几年 , 可建成以南昌智能空中机器人应急救援指挥总站为龙头的基础保障网络 , 辐射高安、万年、赣州、南丰、萍乡5个间隔150公里的驻防站联网运行 , 构建半小时应急救援圈示范基地 。同时 , 也为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设计、发动机、信息工程、航空制造、新材料等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学研用人才协同培养办学新模式 , 构建“学科协同、校企协作、产教协同”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机制 ,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王健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