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讲堂聚焦国货爆款 探寻国货的出圈密码

本文转自:北青网
长江大讲堂聚焦国货爆款 探寻国货的出圈密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旧动能转换之中 , 新国潮等新消费业态借助着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以及人群红利、品类红利、流量红利等“东风”御风而行 , 蓬勃而兴 。如何通过创新打造爆款产品?如何提高国货的产品力和核心竞争力?新品牌打出知名度后该如何延长生命周期?聚焦于此 , 1月25日 , 长江商学院品牌论坛“长江大讲堂”举办线上特辑 , 由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及MBA项目学术执行主任李洋教授对话两位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8期班在读同学:贝泰妮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俊姿先生和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柴琇女士 , 共话国货爆款的出圈密码和长青之道 。
在圆桌对话中 , 贝泰妮集团联合创始人 , 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同学董俊姿围绕“新消费”话题展开了分享 。董俊姿认为 , 新消费的“新” , 在于零售业态的“新” , 在于消费者人群的“新” 。消费者知识结构的变化 , 使得他们在产品、品牌认知上 , 不再人云亦云 , 而是有自己的理解 。对于一个新消费品牌来讲 , 怎么能够快速地抓住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 找到正确的渠道 , 用“共同语言”进行沟通 , 是非常关键的 。“在创业零到一的阶段 , 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 品牌一定要做到聚焦、聚焦、再聚焦 。把细分的点做透 , 去占领消费者心智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品策略 。通过大单品 , 把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核心价值传递出去 , 再不断地叠加第二单品、第三单品等等 , 逐渐强化品牌核心价值 。” 董俊姿说 。
【长江大讲堂聚焦国货爆款 探寻国货的出圈密码】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 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同学柴琇从“品牌力的打造”方面展开了话题 。柴琇认为 , 一定要在产品品质、品类教育、品牌宣传上下功夫 , 把真正的实惠让给消费者 。那些一味无底线做低价的企业其实是在慢性自杀 , 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品质 , 长期来看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品牌力的打造是从产品力出发 , 特别是作为奶酪品类的拓展者 , 一定是靠把产品力做到极致 , 才能逐渐把品牌力打造出来 。“不怕广告成本高 , 不怕流量见顶 , 只要把握住新经济发展时代的脉搏 , 做好自己、做强自己 , 靠好产品和好内容一定能带来好的品牌价值 。” 柴琇说 。
在活动的最后 ,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及MBA项目学术执行主任李洋教授做了学术点评 。李洋教授认为 , 新国潮的到来 , 国货品牌的崛起 , 与中国的崛起 , 以及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 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 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消费者们对国货更加有信心 , 因此能够更加理性的去比较国货与国外商品的差异 。同时 , 借助国货多年以来在供应链、生产端的产能和研发方面的积累 , 国货在一些品类上确实产生了能够跟国际大品牌有力竞争的新产品 。从营销方面来说 , 与过去相比 , 现在的品牌营销最大的区别可能是 , 营销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广告投放了 。过去的品牌营销可能大多在讲一个创意、讲一种价值观、讲一种理念的传播 。但新时代的品牌营销更加讲究数据的驱动、讲究消费者的洞察、讲究在获得客源之后后续的用户运营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营销即运营 , 运营即营销 。“在碎片化时代 , 我们需要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一方面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需求 , 另外一方面是赋予产品‘内容化’的需求 。我们在哪里可以触达消费者、在什么样的场景可以触达消费者、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可以触达消费者、用怎样有效的内容 , 讲述怎样的故事去跟目标人群产生互动、产生沟通 , 进而形成共同语言 。我认为 , 这是在做新品牌过程中需要切实考虑的落地问题 。”李洋教授总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