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项目电池过热事故源于温控?国内企业正抓住风口,布局储能安全管理( 二 )


储能电池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与温控系统密切相关 , 目前主流路线包括风冷和液冷方案 , 随着未来储能电站带电量持续增加 , 液冷方案凭借制冷效率高、能耗低等优势 , 占比将快速提升 , 也得到温控方案供应商和众多下游集成商的认可 。但液冷系统也并不是完全安全 。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孙金杰曾指出 , 电池火灾风险需要从技术层面、储能设施热管理层面、日常管理层面三个层面来降到最低 。
从现已发生的新能源汽车或电池储能火灾来看 , 大多都是电池内短路继而导致热失控而引发火灾 , 改善的关键就在于前期预警和电池热管理 。4·16北京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 , 其真正的起火原因就是如此 。
一方面 , 北京储能事故将储能行业风险短板揭露出来 , 但另一方面 , 中国储能市场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风口 , 负面消息也警示我们要加强行业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监管 , 尤其应该重点关注储能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 。
北极星储能网了解到 , 储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电池系统管理(BMS)和能量系统管理(EMS) , 其中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的BMS正是关系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运行的首道关口 。拆解来看 , 首要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测量到电池内电压电流变化 , 从内部监测电池异常并切断其工作 。其次 , 便是对电池温度的测量 , 温度传感器产品和电池系统设计可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 。最后一个难点在于电池均衡 , 主动均衡技术因能量利用率较高、效果更佳而被视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据相关媒体统计2021年动力电池领域BMS配套量超300万套 , 其中TOP10企业包括弗迪电池(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华霆动力、力高技术、上汽捷能、联合电子、金脉电子、科大国创、均胜电子在内 , 共占据74%的市场份额 。
由此也可以看出 , 目前市场上BMS企业大多由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集成企业转化而来 , 只有少量专业从事BMS的供应商 , 如协能科技、高特电子、科列技术、亿能电子等 。而且在储能行业发展初期 , 这些企业产品大多通过招标采购进入储能领域 , 并未直接参与项目、缺少针对大规模电力储能应用的运行管理经验 。
不过 , 随着储能市场热度越来越高 , 我们看到2021年以来 , 已经有从事空调或监控技术等企业开始关注并入局储能 , 尤其在热管理、储能温控等方面 , 助力储能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
北极星不完全统计 , 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相关企业如下:
储能项目电池过热事故源于温控?国内企业正抓住风口,布局储能安全管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博敏电子2021年4月成立了苏州博敏鸿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和生产电源管理系统及模组、电池包 , 充换电柜、电池包梯次利用与储能解决方案等业务 。
专注于冷热转换、温度控制的环境热管理解决方案的三花智控也表示 , 已有大量温控产品应用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
松芝股份开始布局储能设施的电池热管理领域 , 并将在2021年推出相关产品 。
朗金科技成立了数字能源事业部 , 组建专门的研发和销售团队进行数据中心机房及储能领域的温控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 其研发和生产的储能系统温控产品已经与国轩高科和许继电气建立合作 。
高澜股份曾表示 , 公司正重点布局电化学储能 , 已有基于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