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邂逅冰雪|争抢春节风口 谁“炒”火了预制菜?( 二 )


较之联手知名餐饮品牌预制菜进行挽客 , 如今电商也颇为器重自有品牌做出差异化产品 。欧厚喜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坦言 , 电商企业必须快速更新迭代 , 时令时节、口味及网红创新元素层出不穷 , 再好吃的菜 , 用户吃久了也会厌倦 。像叮咚买菜的小龙虾、青团这类时令产品会提前3-6个月规划 , 研发时间也将提前 , 上架时间会控制在30-45天左右 , 最快的一款网红产品脆皮五花肉上架仅用了10天左右 。
“预制菜的爆发力很强 , 市场反馈很迅速 , 若是销量不好就会快速下架 。在去年一年 , 叮咚买菜华东市场预制菜前后共上过1500-1600个SKU , 而长期在平台销售的商品也就400-500个 , 季节性新品占部门全产品的比重约30%-50% 。”欧厚喜说道 。
平衡商品性价比 , 期待标准落地
而在商品规格、定价等维度 , 依托预制菜供应链的工业化和流程化 , 电商企业在工厂端也能缩短产品打磨时间 , 把控成本与利润间的平衡 。“例如一款定制商品要求羊蝎子带肉率为34% , 而带肉率来自羊脖骨和羊脊骨的占比 , 羊脖骨成本高 , 带肉率也高 , 那我们会通过这个比例去反推产品研发 , 从而指导工厂生产 。基于工业化流程 , 成本定价也是相对透明化 , 根据固型物成本、人工和包装等各类费用 , 来折算出定价 , 如果成本过高 , 那我们就会调整比例或者商品规格 , 最终是要让用户尝到一款性价比高的商品 。”吴亭亭举例称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预制菜的市场渗透上 ,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均未对渠道设限 。据了解 , 叮咚买菜将就预制菜成立独立事业部 , 预制菜也会在B端拓展线上、线下多个渠道 。“B端市场只是为业务锦上添花 , 初步构想可能会布局线下餐饮门店、商超渠道等 , 主要是希望能强化用户感知 , 增加触达率 , 又能方便门店制作 , 减少成本 。”欧厚喜对此解释 。
在生产端 , 吴亭亭透露 , 基于整个预制菜市场发展 , 每日优鲜未来可能会以战略合作等投资形式与预制菜代工厂相互加持 , 向一人食、家常菜和名菜大菜三个商品方向进行发展 。
疫情防控环境下人们衍生出的新兴消费需求 , 让诸多企业闻风而动 , 在预制菜领域跑马圈地 。欧厚喜认为 , 由于缺少头部预制菜工厂 , 短期内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 , 需要在加工生产上进一步提升规模化 。此外 , 中国菜系工艺复杂 , 饮食习俗深厚 , 因此在产品合规和市场推广上还存在一定的可协调空间 , 希望能推出更系统的预制菜标准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