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用“匠心”淬炼出中国高铁的品质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过国忠 通讯员 束婧雅 赵云
排计划、攻难题、搞科研、带徒弟、写论文、报专利……春节前夕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来到中车戚墅堰机车辆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车戚墅堰所)见到刘云清 , 他正和团队人员围着机器前忙碌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奔跑在西北大地上的复兴号到穿越在城乡的轨道交通 , 都凝结着新一代产业技工的智慧和汗水 。而中车戚墅堰所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刘云清 , 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
刘云清从普通维修钳工到智能装备专家 。至今 , 他取得科技成果40多项、专利20多项、在国内外发布多篇重量级论文、开展智能制造培训200余场、节约设备费用4200余万元 , 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亿元 。
他把金属加工相关设备都修了个遍
在中车戚墅堰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培顺眼里 , 刘云清从中专毕业做维修钳工到成为首席技师 , 再到现在担任所里智能制造事业部技术总监 , 成为一名智能装备专家 , 他不但是业内公认的“设备名医” , 能诊治数控设备的各种“疑难杂症”;他更是生产一线的“技改大王” , 自主设计的数控珩磨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让外籍技术员也肃然起敬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些年 , 刘云清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凡事多往前一步 。
刘云清刚入职中车戚墅堰所时 , 所在的维修班接到任务——修天车 。起初 , 师父担心他恐高 , 不想让他上车 。
刘云清急了 , 对师父说 , “我不可能永远不上去的 , 今天哪怕只是上去看看也好 。”
首次站在十几米高摇晃的升降机平台上 , 刘云清的双腿在发抖 。但他知道 , 迈步上车的那刻 , 他就已经比之前的自己进步了 。
用刘云清的话来说 , “多往前一步 , 需要勇气 。人只有敢于挑战 , 才能不断突破自我 , 获得成功 。”
1998年 , 中车戚墅堰所开拓汽车零部件产业 , 引进了大量进口数控机床 。企业很多一线人员都没见过这些家伙 , 更别提上手维修了 。
数控设备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气、系统软件方面 , 维修任务落在了最为相关的电工身上 。
【刘云清:用“匠心”淬炼出中国高铁的品质】全新领域、设备昂贵、修理难度大 , 当时多数电工都躲着这件事 , 可钳工出身的刘云清却主动跑去和领导提要学习修数控设备 。
得到领导首肯后 , 不管是安装调试还是故障维修 , 刘云清都寸步不离地跟着设备厂家的售后服务工程师 , 经常加班到深夜 。
他把每一个维修案例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 , 睡觉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 , 生怕遗漏了细节 。就连睡觉有了好的思路 , 他就立刻起床 , 把想法记在本子上以供明天测试 。
通过2年多的努力摸索 , 刘云清掌握了数控设备维修方面机械、电气、液压以及控制参数等多方面的知识 。
“我几乎把所有的和金属加工相关的设备都修了个遍 , 在公司里只要数控设备出现故障 , 同事们第一个想到的人都是我 。”刘云清说 。
独行 , 不如众行 。2015年 , 中车戚墅堰所专门成立了以刘云清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 作为公司对外展示的窗口、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载体 。
- 75岁“燕郊首富”大翻车:非法获利3000万只是冰山一角!
- “人才先锋”之李武松:打出新材料“威海品牌”
- “人才先锋”之刘起英:40年专注在玻璃上“覆膜”
- Moncler遭网络攻击致用户数据泄露追踪:记者探访线下门店,消费者称已接到提醒
- 同吃一口“天宫饺子”,过个“航天味”寒假,这些有趣的作业单,快来试!
- 更高颜值、更加立体……三维可视化产品助力“春运”气象服务保障更有力
- 夜读|听,“年”的声音
- 布局“元宇宙” 五个新城抢跑“新赛道”
- 为冬奥保驾护航!一批“黑科技”小家伙即将上岗
- 互联网医院 春节“不打烊”|大年初一 33个教授团队线上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