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宣布一分为二,昔日“帝国”能否重新崛起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
东芝宣布一分为二,昔日“帝国”能否重新崛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月7日 , 有媒体报道称 , 东芝公司将分拆成两家独立的公司 , 分别专注于基础设施服务和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设备业务 , 并且出售非核心资产 。根据《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了解 , 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设备业务将被分拆上市 , 而基础设施业务仍然归东芝所有 。
东芝围绕“蜕变”的一系列计划早就在业内掀起过波澜 。去年11月 ,一项有关东芝的战略重组计划浮出水面 , 东芝计划将原东芝集团拆分为三家独立企业 , 分别专注于基础设施、电子设备和半导体 , 旨在提高重点部门盈利能力 , 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经过重新业务评估 , 东芝调整了重组计划 , 放弃了最初的一分为三计划 。根据《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了解 , 分拆为两家公司的安排将比最初计划更节省成本 , 更容易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联盟关系 。据了解 , 新的分拆计划预计将于2022-2023财年下半年完成 。
作为日本拥有百年历史的辉煌大厂 , 东芝的下一步棋能否做到掷地有声 , 无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
百年大厂的辉煌与落寞
高楼大厦里随处可见的东芝电梯、每家每户的东芝家电和笔记本电脑;140余年历史、数十万员工、日本制造的象征……这些标签无不承载着东芝的昔日辉煌 。
1875年7月 , 日本东京诞生了一家做钟表的公司 , 这家公司在之后的日子里因生产灯泡而日益壮大 , 制造出了全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电 , 让东芝品牌的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这期间 , 东芝还培养出了冲电气、池贝工业、宫田工业等一众知名企业的创始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 东芝逐渐从家电行业的巨人成功转变为IT行业的先锋 。2000年IT业务产值占领公司总产值74% 。2016年 , 东芝的总资产仍有5兆日元 , 雇员19万人 , 在日本制造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然而 , 东芝在鼎盛之后也看到了大厦倾颓之势 。
这一势头的开端 , 似乎是始于一场收购 。2006年 , 东芝公司用5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 。彼时 , 东芝意欲大幅提升在核电领域的投资 , 当时的社长黑天厚聪对此项收购甚为满意 , 直言这笔高价交易将在长期内带来回报 。
【东芝宣布一分为二,昔日“帝国”能否重新崛起】天有不测风云 。2011年 , 一场核危机让核电在国际上的推广变得愈发艰难 , 甚至有些国家完全放弃发展核电业务 ,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潜力无限、清洁环保的再生能源 。受到安全和环保理念的影响 , 东芝核电业务受到较大挫折 。根据当时的报道 , 东芝的损失或高达9000亿日元(约合80亿美元) 。对核电业务的错误预判让东芝伤了元气 , 东芝也陆续出售了旗下电梯业务、家电业务、医疗设备、电视业务、存储器业务、个人电脑业务等一系列资产股权 。
从外部环境来看 ,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悄然变化的商业环境让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产生变化 , 推动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 。东芝在把握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面前 , 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
拆分或许是破局的开始
公司自身战略部署的变化叠加时代的变革 , 有可能会让一座看似地基牢固的大厦摇摇欲坠 , 也可能是推动这座大厦重新崛起、获得新生的一次机遇 。
大集团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日益旺盛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前 , 以西门子、飞利浦、IBM等为代表的大公司纷纷走上了拆分之路 , 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多专注 , 围绕核心业务实现细分化、专业化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 , 东芝不希望再次错过发展潮流 , 对自身业务的拆分或许会成为东芝破局的重要一步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