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成本高,盈利难,养老困境究竟如何破局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和老龄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 , 越来越多企业、机构、组织参与到养老建设中来 。一时间 , “养老+保险”、“物业+养老”、“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等概念层出不穷 。根据国泰君安对行业调查数据显示 , 2020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作为红海产业 , 养老行业潜力巨大 。但令人遗憾的是 , 养老产业 , 特别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养老产业本身聚集大量资本 , 但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企业依旧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
根据“9073”配置要求 , 3%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是低限标准 , 而我国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总人数只有1.5% 。但是前瞻估计 , 2020年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只有31.9张 。一方面是严重的老龄化程度与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 , 一边又是大批资源闲置浪费 。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供需失衡问题十分严峻 , 早年未经思考的建设终尝恶果 。复盘现状我们可以发现 ,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 多半是因为现有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或价格低廉的设施陈旧 , 或设备齐全的价格昂贵 , 性价比高的又服务欠缺 。
我国具有居家养老的优良传统 , 然今许多家庭在少子化、空巢化及老龄化的压力上并未满足家庭养老应有的能力条件 , 所以许多家庭开始转向社会 。2016年起 , 我国便试图将养老服务重心转向社区养老 , “社区日间照料”模式迅速在全国上下推广 。但社区养老依旧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 。可以看到 , 由于护理、社工等专业人员的严重短缺 , 以及年轻人不太愿意接触这个行业 , 导致服务始终无法跃上台阶 。且没有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和适老化的硬件配置致使大量日间照料中心又成为需要24小时人员照料的微小养老机构 , 变成仅为极少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 。
总之 , 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 , 尚未探索出成功有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如何更进一步呢?
庆幸的是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逐渐纯熟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率 , 有效地避免人力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现阶段投身养老服务市场 , 必须牢牢将养老与信息技术结合 , 走向智慧养老模式 。借助高新技术手段 , 让养老产品与服务紧密贴合 。
一、建立集社区、家属端、护工端一体化的智慧养老平台
智慧养老 , 数据先行 。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 , 又或者是机构养老 , 都必须要打破“数据桎梏” 。疏通老人与家属、老人与社区、护工与家属、护工与社区、家属与社区的沟通桥梁 。服务中心可以借助互联网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 将线下各类资源如服务商、服务资源、服务人员都汇集在一起 。比方说 , 利用电子检测设备对重度失能老人进行远程监控 。当数据出现异常 , 系统自动通知家属及医生 。笔者发现 , 深圳绿蜘蛛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七联一动”智慧养老AIOT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出的智能手表 , 家属可以远程通过家属端实时监控老人身体数据 。当老人有什么不适也可以直接用SOS求救一键按钮联系家属 。并且联络人可以设置三个 , 一个打不通自动连接下一通 。防止家属因意外无法接听 。此外 , 该平台还可提供无接触智能查房方式 , 也可以将对护工进行行程跟踪查看护理日志与服务拍照 , 解决服务难评估痛点 。做到服务内容可视化 。
人才缺,成本高,盈利难,养老困境究竟如何破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