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为何不断破纪录?解密“最快的冰”( 二 )


随着冬奥会的举行 , 这套系统首次“移植”到了建筑领域 , 并且针对奥运场馆环境复杂、系统多样的特点 , 进行了多种技术、功能的拓展和更新 。
郭超平介绍 , 团队研发了多源异构时序数据实时建模与感知技术 , 剔除了干扰数据 , 建立了多维数据的时空关联;提出了多子系统智能联动控制技术 , 利用感知到的精准数据实现场馆的自控制;研发了物联网监控应用低代码开发技术和高性能实时规则推理引擎 , 降低了场馆智能化应用开发的难度 。
目前 , 国家速滑馆智能化集成平台总共接入了制冰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6大类共36个子系统 。接入实时数据点位超过10万个 , 它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数据采集 , 实时更新速度不低于10万点/秒 。
借助如此多的高科技 , 所有走进“冰丝带”的人 , 能够感受到它是一个“有感觉、会呼吸、有记忆、会思考”的场馆 。
郭超平表示 , 有感觉 , 是因为场馆内布设了各类物联网传感器 , 以多种网络方式实时捕捉室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等运行数据 。
会呼吸 , 是因为其接入了场馆屋顶气象站的实时数据 , 场馆可根据室外空气质量主动吸入空气 , 自动开启室内新风系统 。
有记忆 , 指的是“超级大脑”会记录场馆运行的各项数据 , 经数据挖掘分析后 , 主动设定和下发场馆各空间合理运行参数 , 在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场馆能耗 。
会思考 , 则体现在“超级大脑”能根据不同比赛场景、竞赛需求、观众数量、防疫形势以及室内外环境参数 , 自动控制座椅送风系统、制冰温度、除湿系统、屋顶电动窗系统和防疫消杀系统 , 在保障赛事的同时 , 服务观众舒适观赛 。
《中国科学报》 (2022-02-21 第1版 要闻 黑龙江龙网_原标题为《“冰丝带”里藏着的“超级大脑”》)
编辑 | 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