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卫星互联网计划:场景丰富,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 , 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 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 , 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2年2月11日 , SpaceX发布星舰最新进展 , 单舰运载力超100吨 , 有望实现每天发射3次 , 为登月 , 火星移民 , 洲际运输等应用带来颠覆性变化;2021年12月7日 , 星河动力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 , 实现一箭五星、民营火箭首次连续发射成功等新突破 。
2022年1月28日上午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指出 , 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 , 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1月24日 , 国内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星河动力完成总额12.7亿元B及B+轮融资 ,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快“智神星一号”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研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本期的智能内参 , 我们推荐华泰证券的报告《商业航天:关注火箭最新进展》 , 重点关注运载火箭技术演进过程 , 提出降低火箭成本的可行途径 , 探寻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商业化发展路径 。
一、商业航天——场景丰富 , 未来可期
2021年 , 维珍银河(SPCEUS)、蓝色起源(未上市)、SpaceX(未上市)先后完成各自首次载人太空商飞 , 维珍银河“团结”号、蓝色起源“新牧羊人”号分别提供高度80公里、100公里的亚轨道观光服务 , SpaceX则提供高度575公里的绕地飞行服务 , 其中SpaceX在2021年9月16日发射的“灵感4”是人类首次将完全由平民组成的宇航机组人员送入太空 。太空挖矿则通过“找矿-探矿-占矿-采矿-返回”五个阶段 , 开发和利用小行星上丰富的太空矿产资源 , 商业价值相当可观 。
深空探测指人类对月球及以远的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探测活动 , 是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和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案例陆续落地 , 太空旅行、太空挖矿、深空探测等将逐步变为现实、形成产业 。
另外 , 随着航天市场的发展 , 卫星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 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 , 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 , 紧密结合各行业与消费者 , 带来卫星需求的急剧增加 , 航天发射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其中 , 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战略意义重大、经济价值可观 , 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 , 也成为当前及未来航天发射市场的主力需求 。目前 , 国内外卫星互联网计划呈现出以下特点:
卫星小、数量多 。为了兼顾全球覆盖和低延时通信两大核心能力 , 各大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质量200kg左右的小卫星进行组网 , 小卫星研制周期短、成本低 , 通过大规模星座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 , 这便导致星座规模普遍都十分庞大 。目前已公布星座计划的国外公司中 , 美国SpaceX(未上市)提出的Starlink规模最大 , 将建成4.2万颗卫星组成的低轨互联网巨型星座 , 而其他公司的星座规模从几百颗到数千颗卫星不等 。
国内方面则包括中国星网、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队以及银河航天等民营企业也相继提出了卫星互联网计划 。随着卫星互联网被列入国家“新基建”发展范畴 , 未来5-10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将超过10,000颗 。
国内外卫星互联网计划:场景丰富,未来可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统计表
组网时间短 。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 ,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要求 , 申请卫星频率和轨位资源的公司需要在获得许可后2年内完成星座中10%卫星的部署 , 5年内完成星座中50%卫星的部署 , 7年内完成星座中100%卫星的部署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 将对申报的星座规模进行削减 。作为全球通信基础设施 , 卫星互联网是典型的“赢家通吃”型生意 , 考虑到卫星频率及轨位资源的稀缺性 , 各家公司都会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组网 , 以抢占商业先机 。尤其是国内卫星互联网起步较晚 , 要想后发制人就必须在组网速度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