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4年,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新在哪里?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时隔44年,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新在哪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海报
1978年 ,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尼罗河上的惨案》首次被搬上银幕 , 时隔44年 , 新版电影在2月19日如期上映 , 上映一天后 , 豆瓣显示了6.1的评分 , 这并不是一个好看的分数 。一周时间里 , 笔者先后看完原著和两版电影 , 作为一个在侦探文学上涉猎尚浅 , 第一次接触阿加莎的读者 , 既非原著党也并非对某一版电影有偏爱 , 只是试着尽量客观地谈一谈两版电影与原著的区别 , 以及新版电影新在哪里的问题 。
时隔44年,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新在哪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尼罗河上的惨案》小说原著
先大致讲下原著 。《尼罗河上的惨案》发表于1937年 , 故事里人物众多 , 都聚集在一艘航行在尼罗河上的游船里 , 人群之中的焦点是刚刚继承了巨额家产的琳内特和她的新婚丈夫多伊尔 。在这趟蜜月旅行之前 , 正是多伊尔的前女友杰奎琳将他介绍给了琳内特——只是为帮助他谋求一个职位 , 随着琳内特夺走多伊尔 , 意欲报仇的杰奎琳时刻跟随他们 , 登上了这艘船 。
阿婆的故事玩过“剧本杀”的人一定觉得很亲切 , 一个密闭空间里 , 接二连三发生事故 , 在场的每一人都有嫌疑 。首先是一颗从天而降的巨石差点砸中神庙里的琳内特和多伊尔 , 之后又是杰奎琳向多伊尔开枪复仇的当晚琳内特在睡梦中被枪杀 , 与此同时 , 她的宝石项链也不见了 。种种谜团都在等待大侦探波洛来揭开 , 是杰奎琳设下杀局?还是琳内特的财产管理人?又或者船上某个跟琳内特有过节 , 鄙夷她的生活做派 , 或者垂涎她的宝石项链的人?这样的人在船上并不少 。
以这个故事主线来看 , 两版电影基本都遵循了原著 。这条主线串联起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网和案件线索 , 也是侦探小说最核心的部分 , 如果要在这条主线上作改动 , 难度可想而知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只是将原著里所有人因巧合登上游船这点作了改动 , 改成他们都是被琳内特邀约出席 。似乎是为了深化大侦探波洛的形象 , 正片开始之前 , 新版还特意交代了一段波洛的背景:在一场战争中波洛面部受损 , 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
时隔44年,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新在哪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剧照
事实上 , 新版增加的这个人物背景同样顺应了故事的主题 , 即围绕杰奎琳这个角色的爱 。因为太过爱多伊尔 , 盲目逐渐占据了杰奎琳的情感 , 她帮助失业的多伊尔从琳内特那里谋得一个职位 , 当多伊尔意图占据琳内特的财产时 , 杰奎琳帮助他制定了这个谋杀计划 。在杰奎琳对多伊尔的爱里 , 与这份盲目互相纠缠的还有一股强有力的占有欲 , 不断迁就多伊尔也是为了将他时刻锁在自己身边 。如果说多伊尔的贪欲是引发惨案的导火索 , 杰奎琳的爱就是燃烧的火 。
而对于波洛来说 , 杰奎琳的爱反而成为一种助推剂 , 将他从爱人已逝的自我封闭中解救出来 , 让他重新萌发爱意 , 爱上了船上的歌手莎乐美 。在新版结尾 , 杰奎琳和多伊尔死后 , 波洛撕掉了用来遮挡创伤的胡须 , 这个细节也象征着他抛掉了的过去 , 可以安心地坐在台下观看莎乐美演出 , 等待新生活的开启 , 一场悲剧就这样意外地促成了一个人的新生 。至于这种画风的改动是不是妥当那就见仁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