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印度团队调整,马努告别印度( 三 )


“2016年10月份 , 我同事第一次去印度 , 当时小米办公地址跟乐视还是同一幢楼 , 都在大使馆区 , 不过小米起得非常快 , (办公点)慢慢就变成了一栋楼 , 后来甚至一栋楼都不够 。”
说起跟小米印度的沟通 , 赵楠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小米会派驻中国人驻印 , 多的时候有40多人 。跟着小米 , 我们的业务也慢慢做大了 , 也招很多印度人 。但当时我们跟小米沟通 , 基本上是中国人跟中国人沟通 , 印度人跟印度人沟通 。”
小米印度团队调整,马努告别印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Unsplash
赵楠那时候还经常跑小米印度总部的食堂“蹭饭” , 眼见着小米内部一起吃饭的中国人越来越少 。赵楠也动起了回国的念头 。他表示 , 虽然很多中国公司做印度市场 , 但“中国人一般不愿意常驻印度 , 我们国内员工去过一次之后 , 就没有人想再回印度 。”
赵楠也进一步介绍 , 其实印度人做运营是把好手 , 他们更接近于西方的职业经理人 , 如果模式和方法不错 , 印度人能干得很不错 。但如今 , 随着小米印度团队由印度人大权独揽 , 赵楠的公司也逐渐完全本地化 , 全由印度人打理 。
后来 , 随着小米印度业务的延伸 , 开始承接中国来的物料 , 这导致赵楠的公司卡在中间很被动 , 仅仅背靠小米已经很难生存 。赵楠介绍 , 为了生存 , 他们后来直接转做了OPPO的备件仓业务 。
作为跟随大型互联网公司出海的小企业 , 赵楠也有他的无奈:“可以说 , 我们是他们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今 , 赵楠也正在慢慢放掉印度业务 , 考虑转向东南亚 。
而这恰是小米印度与总部关系的一个注脚 。
去印度化
除了内部因素 , 小米敢于向印度“动手” , 外部环境同样不可小视 。
在2017年和2018年 , 小米在印度爆发时 , 雷军层多次往返北京和班加罗尔 。而小米系也不断在印度加注 。一度 , 小米曾试图在印度复制小米完整的生态链 。
“过去四年 , 我们用了40亿 , 在中国投资了300多家企业 。而接下来的5年 , 我们将投资印度的百家企业 , 并将小米模式复制到印度 。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服务和产品 , 但只专注于最核心的东西让合作伙伴提供资源 , 我们再加以整合 , 这就是小米模式 , 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7年中能达到惊人的营收就是得益于这种模式 。”2017年底 , 雷军曾在班加罗尔表示 。
不过 , 中印关系的变化 , 再加上疫情冲击 , 打乱小米在印度的部署 。
2020年4月 , 4月 , 印度政府修订了FDI政策 , 与印度接壤的国家 , 其在印度的投资必须在政府路径下进行 , 此举也被看作是遏制来自中国的投资 。
7月27日 , 继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决定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国际版)、微博、微信、UC浏览器等在内的59款应用后 , 又有275个中国App被纳入所谓“清单” , 可能有更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应用被印度政府禁用 。
印度的折腾在2021年也没有消停 。与此同时 , 2021年10月 ,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向中国智能手机品牌vivo、OPPO、小米和一加发出通知 , 要求获取这些手机及其组件的有关数据和细节 , 并称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发布第二份通知 , 涉及要求对这些手机进行测试 。
2015年9月后 , 所有进入印度市场的手机产品 , 必须取得印度BIS(印度标准局)认证才可以清关 , 没有BIS认证的手机产品将不能进入印度市场 。
某中国品牌高管此前对志象网透露 , 印度政府摸底中国手机零部件的目的 , 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 , 遏制中国手机企业 , 并限制零部件企业在印度生产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