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即全程,电商行业的“猫狗拼”走到头了吗?

本文转自:蓝鲸财经
文|互联网江湖
在京东崛起之时 , 马云曾认为京东做自营的商业模式难以持久发展 。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格局较为稳固之后 ,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电商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 。随着拼多多的诞生 , 再也没有人可以非常笃定地判断电商的未来 。
随着资源调动以及红利消化的速度加快 , 在电商的下半场 , “猫狗拼”逐渐走向三分天下的格局 。相关机构披露的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情况来看 , 淘宝市场占比53% , 京东为20% , 拼多多手握15%的市场占比 , 三者合计份额已经达到了88% , 而剩下的抖音、快手、苏宁仍然在奋力抢占更多的蛋糕 。
互联网行业有三分之一即全程的说法 , 三大巨头正逐渐成形并站稳位置 , 是否意味着电商行业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是电商巨头 , 生意越难做?
电商行业的发展似乎成了近年来互联网比较伤感的一个话题 。
阿里在2月24日刚公布的2022财年Q3业绩中 , 净利润204.29亿元 , 同比下降75% 。京东去年三季度经营利润26亿元 , 较去年同期的44亿元下滑40.9% 。拼多多去年Q3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51.4% , 增速大幅下滑(上个季度为89%) , 月活用户数的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
就连阿里去年双十一的增长率也只有8.45% , 创历史新低 , 各大平台不再高调宣扬GMV 。有网友调侃去年的电商节 , 打折最狠的可能不是你网购的商品 , 而是电商巨头们的股价 。
从平台业绩表现来看 , 似乎电商行业已经进入存量阶段 , 增量难寻 。自2021财季开始 , 阿里巴巴几乎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会上都提到要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以获得更长期的发展 。竞争之下 , 三大平台毛利率集体下滑 。
尽管电商行业境况惨淡 , 增长越来越困难 , 讽刺的是 , 抖音、快手等新入局者仍然想要进入 , 分别举起了兴趣电商、信任电商的大旗 , 抢夺所剩不多的蛋糕 , 竞争反而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有媒体认为 , 由于电商的双边网络效应存在多租户现象 , 缺乏防御性 , 抖、快有能力在电商市场打下一片天地 。但选择进入一个增长有限的市场竞争本身并不高明 , 远远不如挖掘蓝海更有利可图 , 这是为何?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 , 目前的电商面临的是一个“伪存量”阶段 , 存量只是一个表象 。虽然整体互联网用户已经进入了波动性增长的阶段 , 但实物商品的线上渗透率并不高 。
2012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 , 马云曾表示 , 10年后电商将取代传统门店 。而王健林还击道:“如果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 , 我给他一个亿 , 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 。”
十年已过 ,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 , 2021年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 , 增长12.0% ,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4.5% 。如果从各品类来看的话 , 家电、电子产品和服装鞋包等容易“上网”的品类 , 部分渗透率已经接近或达到40% 。而医药保健、生鲜、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品类的线上渗透率仍然较低 。
本质上 , 电商行业仍然有发展的潜力空间 , 只不过固有的电商发展模式达到了增长瓶颈 , 面对电商现状作用正在减弱 。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平台 , 用户节点越多 , 产品效用越大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 , 存在一条倒U型价值曲线 , 随着用户和商家规模增长 , 平台价值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 , 电商平台需要规模经济 , 买卖任意一方的规模程度越大 , 对另一方越具有吸引力 , 规模的增长能够增加平台的效用 。但矛盾的是 , 平台同一侧的供给方竞争度增加 , 却会相互扣减对方的价值 。适当或者充足的竞争有利于激发企业的能动性 , 而现在过度的竞争不啻为一种内卷 , 导致不少参与方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