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学岛”上的“航天女团”:工作不容一点失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合肥“科学岛”上的“航天女团”:工作不容一点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3月4日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遥感中心光电技术与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罗海燕(中)和团队成员孙真(右)、路美娜在实验室里讨论 。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苏原 摄
图为3月4日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遥感中心光电技术与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罗海燕(中)和团队成员孙真(右)、路美娜在实验室里讨论 。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苏原 摄
中新社合肥3月8日电 题:合肥“科学岛”上的“航天女团” :工作不容一点失误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俊
前沿技术攻关、卫星载荷研制、航天产品保障……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的“科学岛”上 , 有这样一群女性科研工作者 , 她们用10多年的坚守和奉献 , 高效保障了6颗卫星13个光学遥感主载荷的研制、交付和发射任务 , 用一个个科研成果印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
1982年出生的罗海燕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遥感中心光电技术与工程研究室副主任 , 她所领军的航天产品质量保障团队共有28人 , 其中20人为女性科研工作者 , 因此她们也被周围的同事称为“航天女团” 。
罗海燕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据罗海燕介绍 , 她从2008年开始从事卫星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载荷的研制工作 , 从团队刚开始接到第一个卫星载荷研制任务 , 到2018年卫星发射升空 , 她们整整花费了10年时间 , 其间更是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
罗海燕表示 , 卫星载荷研制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技术问题 , 以团队研制的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为例 , 其使用的空间外差干涉光谱技术 , 此前国际上没有这样应用的先例 , 因此必须经过大量探索验证 , 来保证技术的可靠性 。罗海燕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团队负责人 , 她要全流程参与到卫星载荷设计、研制、调试、验收的每个过程 , 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发展 , 为团队发展做未来规划 。
在“航天女团”中 , 如果说罗海燕是“领头人” , 孙真和路美娜则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今年35岁的孙真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航天产品质量保障工作 , 确保航天产品“万无一失” 。
合肥“科学岛”上的“航天女团”:工作不容一点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3月4日 , 路美娜 、孙真(右)向采访人员介绍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苏原 摄
“航天工程不容一点失误 , 上天就没有回头路 。”孙真说 。据介绍 , 航天产品在研制全流程周期中往往面临着许多风险 , 她必须从人员、设备、物料、工艺、实验等各方面去监督保障 。“我们曾经在装配过程中 , 发现一批螺丝钉存在滑丝现象 , 这就是风险 , 必须立马排除 。”孙真说 , 航天产品在研制过程中涉及数百项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 , 她必须确保每一项规则都严格执行 , 而这正是女性科研人员的优势 。
合肥“科学岛”上的“航天女团”:工作不容一点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3月4日 , 一名女性科研人员在进行电装作业 。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苏原 摄
今年36岁的路美娜是一名航天产品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主管设计师 , 不同于普通的程序员 , 卫星载荷的软件编程要严格许多 。“因为我负责的部分相当于‘控制系统 , 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路美娜说 , 她写过的最长的代码有近6000行 , 其中不能有任何多余的代码 , 在研制任务紧张的时候 , 加班调试是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