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二家园会是“流浪地球”吗?中国科学家发起“地球2.0”项目,普查银河系类地行星( 四 )


长期以来 , 欧美在光学空间系外行星探测方面表现出强大实力 。葛健希望 , 通过这个项目 , 中国可以打开新局面 , 在未来的国际空间系外行星领域引领世界 。在他看来 , 找到“地球2.0”只是第一步 , 或许还可能通过后随观测找到有生命的系外行星 。
>>>延伸阅读
宜居带
宜居带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 , 在这一范围内 , 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 , 水可以液态形式存在 。一般认为 , 液态水是生命出现和存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 , 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 , 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
在许多恒星系中 , 这样的宜居带可能只有窄窄的一条 , 就像太阳系八大行星 , 与地球相邻的金星、火星都不适合人类生存 。
行星凌星法
凌星法是一种观测行星的方法 。其观测原理是在凌星期间 , 恒星的亮度因前方行星遮掩而减弱 , 并且这种亮度减弱现象的出现是周期性的 , 由此便可探知恒星周围有行星存在 。
根据产生凌星现象时恒星亮度变化 , 再结合其他的一些后续观测和计算的方法 , 天文学家就能比较准确地分析推测出系外行星的大小、质量和密度 , 以及行星轨道及质量参数等 。
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测量精度最高的观测系外行星的方法 。
微引力透镜法
微引力透镜法的原理是 , 遥远的星光在穿过系外行星系统时 , 会受到行星的引力发生偏折放大 , 以此可以探测非常遥远的系外行星 , 以及流浪行星 。
当背景光源与观测者之间有恒星行星系统经过时 , 恒星行星系统的质量会造成其周围时空的弯曲 , 从而使背景光源的光线发生汇聚 , 观测者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会突然增强 , 引起类似透镜的效应 。如果有行星在绕恒星公转时 , 观测者接收到的光变曲线就会变得不稳定 , 出现一个异常的“峰” 。通过寻找光变曲线上异常的“峰” , 天文学家就能间接推知行星的存在 。
作者:许琦敏
图片: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