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商圈生变 曾号称中国最大的地下购物中心即将闭店( 二 )


中关村广场闭店之后 , 取而代之的是光大安石的最新产品线大融城ArtPark 。光大安石相关人员曾透露 , 北京·中关村ArtPark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 , 未来将打造为半开放式商业街区、世界一流公园式商业标杆 。“中关村ArtPark周边人口密度极大 , 且有高新产业、名校名企、金融服务机构强力加持 。这将是北京四环内主城区、海淀核心区的大体量购物中心 。”该负责人表示 。
采访人员从光大安石内部人员处获悉 , 中关村ArtPark预计2023年完成改造入市 。据悉 , “大融城”为光大安石旗下自主商业品牌 , 品牌矩阵包括了ArtPark大融城、大融城、大融城生活馆、大融汇等 , 旨在覆盖不同消费人群 。
在紧邻ArtPark大融城百米范围内 , 中关村5号也将入市 。采访人员在走访时看到 , 中关村5号当前正在招商 , 定位为中关村会客厅 , 承载该区域社交、聚会、商务等功能 。该商业综合体共3层商业使用面积 , 负一层至二层 , 大部分为餐饮业态 。该项目招商人员透露 , 已有一些食宝街的商户选择转移至此项目体 。同时 , 一些连锁餐饮品牌也已经有合作意向 。
中关村商圈变革
可见 , 在中关村广场退市之后 , 以海淀黄庄为核心的中关村商圈格局已然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指出 , 中关村商圈作为北京老牌商圈 , 从建成投入到现在经历了近20年时间 , 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时代变迁 , 包括传统电子城向金融行业转型 , 导致周围群体以年轻人、高校大学生居多 , 从而引发了商业的变革 。
“年轻人更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 年轻一代对于消费内容更青睐彰显个性和体验感强的业态 。所以原有的商圈里品牌和项目体需要不断焕新才能与周边客群匹配 。中关村商圈整体调整急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造升级 。”王鹏坦言 。
对于商圈转型方向和项目改造方向 , 王鹏认为 , 商业要跟周围的相关产业进行适配 , 现在中关村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和创投孵化公司 , 需要增加一些相对中高端的休闲体验场所 。另外 , 面对年轻客群 , 还应当增加更多沉浸式体验 , 并将一些数字化科技手段相融合 , 打造数字化场景和体验 。
【中关村商圈生变 曾号称中国最大的地下购物中心即将闭店】“中关村区域当前大部分人气集中在新中关区域 , 以年轻学生、年轻亲子群体为主 , 和北面五道口、南面万柳形成三连星结构 , 是海淀区核心区优质商业标杆 , 所以也导致其他店铺吸客力下降 , 客流相对分散 。”潘玉明建议 , 中关村区域的商业在转型和改造时 , 应当挖掘该区域时尚商业和生活文化商业价值 , 此类商业方向还有很大空间 , 包括国际化全渠道经营产品、高端轻奢产品集合 。而本土食品类、中低端百货杂品等业态 , 则应适当压缩 。
“最重要的是 , 这些不同类型的业态还需加强整体布局和引导 , 而不是各自为政 , 一个商圈发展必须要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条才能更好地发展 。”王鹏指出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刘卓澜/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