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林》:另外一种飞出地球的梦想( 二 )


正如巴黎申奥成功给北部居民带来的希望 , 加加林的住户们大多还是指望离开那里 , “到巴黎去住大宅子”更像是望远镜里的愿景 , 这多亏了两位年轻导演范妮·莉娅塔德和杰里米·特鲁伊 , 在大楼动迁前后的实地拍摄 , 带有相当程度的纪实性 。像最后一幕的高潮场景里 , 有不少群众演员就是真实的加加林居民 , 他们其实从2014年起就陆续搬离了大楼 , 但听说剧组要最后取景 , 都纷纷赶在9月1日正式拆除前来悼念 , 用手机摄像头点起了颗颗繁星 , 在集体记忆中见证只有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大楼起飞”画面 。银幕上的呈现也同电影的制作过程一样 , 非常精致地构建了现实与幻想的关联和互文 , 而人与空间的关系 , 过去与未来的对视 , 也是两位导演创作的初衷 。因为曾在南美生活过 , 理工科出身的两位导演对魔幻主义深有感触 , 后因为参与法国市政府的社区改造项目 , 得知苏联还曾在巴黎周边留下过这么一个“红带” , 拿起摄影机后 , 他们又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下加加林破败的一面 , 这才原创出了一种有别于同类作品的独特质感 , 既是“乌托邦” , 也是“编年史” 。
同《悲惨世界》的导演拉吉·利一样 , 《加加林》也是先拍出了一部短片 , 然后再扩充成长片 。年轻的主创们加入了尤里和吉卜赛女孩戴安娜的爱情线 , 突出了一种充满野性的青春气息 , 他俩难得的心心相印 , 不拘于肤色和语言 , 让古老的摩斯密码铺垫得合情合理 。而与《悲惨世界》中暴力镜头一触即发不同 , 《加加林》在摄影和配乐中刻意消解了现实冲突 , 加入了许多科幻片的元素 , 譬如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红色滤镜 , 房间内的微生态环境 , 屋顶上的飘雪和脚印 , 以及大楼最后爆破时的失重状态 , 都是跳出真实层面的“浪漫化”处理 。情绪到位时 , 令人不禁热泪盈眶 , 更加同情尤里这个“孤独的宇航员” 。
而大楼终将拆除的时间表 , 也同火箭点火的倒计时一样 , 一直悬在所有人的心头 。导演醉心于这种矛盾的挑战 , 用楼层内部空间的改造 , 镜头缓缓旋转营造出的漂浮感 , 以及飘渺的电子乐 , 打破了苏式建筑的单调和厚重 。就像所有的航天发射一样 , 尤里的“起飞”伴随着死亡的危险 , 也伴随着胎儿从母体中诞出的光明感 。在这一点上 , 《加加林》真正抓住了硬核科幻片的内涵 。
【《加加林》:另外一种飞出地球的梦想】或许有人会把大楼里闪着光、腾空而起的画面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相比 。不过在法国人那里 , 这种独自飞离星球的绝望举动 , 还是会有爱情这一根保险丝的 。这一点 , 在片中客串出演的德尼·拉旺再清楚不过了 。毕竟多年来 , 他早已在卡拉克斯的电影里疯狂了多次 , 象征“回忆收藏家”的仓库管理员 , 还有可能是“上一代的加加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