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韵脚诗与民族风

作者:黎荔
方文山 , 周杰伦成功背后的优秀词人 , 以中国风系列歌曲著称 。周杰伦的流行 , 其搭档方文山功不可没 。由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一书 , 收入了方文山出道多年所创作的一百多篇诗作 。他第一次集结了“素颜”与“韵脚”的概念 , 宣示以不添加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任何外来语汇 , 坚持素着一张纯汉字的脸来创作 , 并极力鼓吹恢复传统诗词中 , 具备音律、节奏美感的韵脚使用 。如同他个人风格强烈的歌词般 , 强调“原创性”的他 , 再次以其独特的“素颜韵脚诗”开启了新“新诗美学”的风气 。当然 , 他的这种尝试能否被大众认可 , 这还有待于时间去检验 , 同时也关系到他本人一再强调的文化底蕴及个人修养 。
方文山的韵脚诗与民族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任何情感要转化为艺术 , 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禁忌 , 必须通过一定的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不束缚而是必要的渠道 , 只有通过它 , 人们才能懂、才能感受、才能产生类似的情感 , 才能把情感类似地大体差不多地传达给别人 。这就是钱钟书所说的“情非诗也 , 诗乃艺也” , 达芬奇说的“限制产生力量 , 自由导向死亡” , 闻一多强调的“艺术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情化为艺必须有一套规则禁忌 , 有一定的难度 。规则是必要的途径 , 只有把规熟练得超乎自然 , 然后才能充分地表达情感 。现代诗当然也很好 , 有很多想法 , 也很新颖 , 有诗眼 , 但音韵美失掉了 , 由音韵铿锵而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量、细致而确切的情感传达 , 能够吟诵唱背、朗朗上口的诗的特性失掉了 。其实 , 所有的艺术技巧 , 最后都是表达情感的 , 最后不是被规则运用 , 而是创作者去运用规则 。被规则所运用 , 那永远不是艺术家 , 最多做个教书匠 , 真正是的艺术知道如何把规则化为自己的艺术 。
方文山的歌词大多东方韵味浓重 , 譬如《娘子》、《爷爷泡的茶》、《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等 , 其中勾勒出来的文字图景有似中国画 。方文山认为这中间的韵味并不是偶然产生的 , 一个人的作品最能反映其性格 , 而一直以来 , 他就是一个民族意识很重的人 , 长期关注着跟民族、传统与文化相关联的一切 。当他把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跟当代音乐结合起来时 , 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所谓的“中国风” 。
一曲《青花瓷》 , 无意中惹动了多少中国人的江南情结 。江南——并不是一个地理学上的名词 , 而是中国历代文人心灵的栖息之地 。纵观历史 , 中华民族曾长期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 战乱不绝 。西晋后期 , 由于受北方民族的入侵 , 司马睿移镇江东 , 与此同时大批北方流民向江南迁徙 , 形成南迁狂潮 。西晋灭亡后 , 司马睿在建业(今南京)称帝 , 建立了东晋 。加之此前诸葛亮平定西南、孙权开发岭南等 , 江南一代相对平定 。自此 , 几代王朝偏守江南 , 虽历尽萧墙之乱 , 但在文化史上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无论书法、诗歌 , 还是佛教和绘画 , 都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局面 , 于是在词歌赋等诸多领域均出现了一批开山巨匠 , 成为中国文化的某种渊源 。自东晋以来 , 轻烟淡水的江南 , 因远离战火纷飞的北方 , 其迤逦的山水 , 宜人的气候 , 丰盈的物产 , 平和的人家 , 再加上轻盈曼妙的江南女子 , 成为无数中国文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 成为一个无限神往、却又永远也无法追寻的心灵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