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CHINA:认识元宇宙技术的一个框架( 四 )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玩过动作游戏的朋友大多知道 , 在游戏中 , 我们扮演的英雄经常可以使用很多招数 , 有些招数只能是针对单一对象输出的;而另一些招数则可以针对全体敌人输出 。这里 , 前一类的单体输出招数就相当于经典计算 , 而后一类的群体输出招数就相当于量子计算 。我们知道 , 在面对大量小怪围攻的时候 , 一次群体输出产生的效果可以顶得上很多次单体输出的招数 。同样的道理 ,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 , 量子计算可以比经典计算实现非常大的效率提升 。
举例来说 , 大数因式分解在破解公开密钥加密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如果用计算机 , 采用现在常用的Shor算法来对数N进行因式分解 , 则其运算的时间将会随着N对应的二进制数的长度呈现指数级增长 。1994年时 , 曾有人组织全球的1600个工作站对一个二进制长度为129的数字进行了因式分解 。这项工作足足用了8个月才完成 。而从理论上看 , 如果我们要分解一个二进制长度为1000的数 , 将会耗时1025年——真不知道到时候银河系还在不在!然而 , 如果同样的问题换成用量子计算来解决 , 那么整个问题就可以在1秒之内解决 。量子计算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
但是 , 在看到量子计算威力的同时 ,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 至少到目前为止 , 量子计算的威力还只能体现对少数几种特殊问题的处理上 , 其通用性还比较弱 。事实上 , 现在见诸报道的各种量子计算机 , 也都只能执行专门算法 , 而不能执行通用计算 。比如 , 谷歌和NASA联合开发的D-Wave就只能执行量子退火(QuantumAnnealing)算法 , 而我国研发的光量子计算机“九章”则是专门被用来研究“高斯玻色取样”问题的 。尽管它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表现都十分优异 , 但都还不能用来解决通用问题 。这就好像游戏中的群体攻击大招 , 虽然攻击范围广 , 但是对每个个体的杀伤力都比较弱 。因此 , 如果遇上大群的小怪 , 群体攻击固然厉害 , 但如果遇上防御高、血条厚的Boss , 这种攻击就派不上用处了 。
从这个角度看 , 如果我们希望在元宇宙当中用上量子计算的威力 , 就必须先找出适合量子计算应用的问题和场景 ,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算法 。与此同时 ,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 虽然量子计算的研发和探索十分重要 , 但是它和对其他技术路径的探索之间更应该是互补 , 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
如果高性能计算和量子计算都不能完全回应元宇宙带来的算力挑战 ,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就是应用云计算 。
我们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对云计算进行理解 。在传统上 , 用户主要是通过调用自有的单一IT资源 , 这就好比每家每户自己发电供自己用;而云计算则好像是建了一个大型的发电站 , 然后将“电力”(IT资源)输出给所有的用户来用 。
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IT资源了 。比如 , 如果元宇宙的用户需要更多的算力或存储 , 而本地的机器无法满足 , 那么就可以通过从云端来获取“外援” 。一个云端CPU不够 , 那就再来几个 , 按需取用 , 丰俭由人 , 既方便 , 又不至于产生浪费 。
尽管从理论上看 , 云计算可以很好地承担元宇宙产生的巨大运算和存储需求 , 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 , 在执行云计算时 , 有大量的数据要在本地和云端之间进行交换 , 这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延迟 。尤其是数据吞吐量过大时 , 这种延迟就更加严重 。对于元宇宙的用户来说 , 这可能会对其使用体验产生非常负面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