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灾变和文明初探
本文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 , 也是唯一的能源基地 。太阳的寿命约为150亿年 , 现在 , 它已度过了50亿年进入中年期 , 正处于稳定的主序恒星阶段 , 停留在此阶段的时间大约是100亿年 。太阳上剧烈的热核聚变反应及其产生的全部辐射场、引力场等直接影响着太阳系的大行星及其他所有小天体 。对人类来说 , 最关注的首先是对地球的影响和作用 。太阳上物理状态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 如日震、黑子活动、耀斑、磁暴、太阳风等等 , 其中的奥秘有待进一步揭开 。现在 , 专门研究太阳的太阳物理学已悄然兴起 。
早在17世纪初开普勒就认为 ,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过于宽阔的地带应当有一颗未知的行星 。1801年 , 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这个地带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 , 直径约1000千米 , 取名谷神星 , 以后陆续有新的发现 。截止到2009年4月9日 , 在这个地带已确认轨道 , 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212999颗 。这些小行星的成因至今还难有定论 , 但是探测和研究这些小行星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 , 太阳系的演化研究 。小行星质量很小 , 不论如何形成 , 其内部热能早已丧失 , 它没有能力改变自身的形态和物理特征 , 因此 , 它可能保存着太阳系演化早期的大量信息 , 是宇宙标本物质 。
第二 , 宇航安全或宇航中间停靠站 。穿过小行星带的行星际飞行 , 要避开小行星的撞击 , 必须知道它的轨道 。对于有些较大的小行星 , 可以考虑利用它的宇宙速度做搭载或做中间停靠站之用 。
第三 , 资源价值 。有的小行星富含对人类有用而地球上稀少的矿物 , 可考虑开采利用或拖回地球使用 。据美国《科学》周刊报道 , 小行星1986DA , 直径213千米 , 质量200亿吨 , 估计含铁100亿吨、镍10亿吨、黄金1万吨、铂10万吨等 。
第四 , 避开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小行星带内绕太阳运行 , 不会和地球相撞 。但有少数轨道特殊的小行星的近日点深入到火星、地球、金星甚至水星轨道内 , 被称为“近地小行星” 。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与地球相撞或因靠近地球而被地球引力拉拽 , 坠向地球形成撞击事件 。
迄今 , 最负盛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为:
第一 , 6500万年之前 , 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 使生态系统发生重大灾变 , 导致统治地球生物界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家族在短期内灭绝 。20世纪90年代 , 资源卫星探测到墨西哥南部海域有一直径160千米 。180千米的陨星坑 , 经海底蛙人取样分析 , 发现铱的含量反常 , 是曾经遭受小天体撞击的证据之一 。地质钻探还找到撞击时形成的玻璃陨石 , 经对样品做同位素年代测定 , 恰为距今6500万年之前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包括古生物学家在内的科学界已经普遍接受这一说法 。
第二 , 近年发现 , 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直径8千米~1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 导致地球上生物大灭绝 , 约90%的海洋和80%的陆地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已探测到遗留的撞击坑位于现在的澳洲海岸附近的海洋中 , 直径约200千米 。
科学家认为 , 发生如此激烈撞击事件的概率是每1亿年发生一次 , 而直径1000米级的小行星撞击概率为100万年一次 , 直径100米级小行星撞击概率为10000年一次 。
1994年7月17-22日 , 发生了一次人类有史以来所观测到的太阳系天体的最大撞击事件 。名为苏梅克一列维的彗星分裂为21块 , 连珠炮似的撞入木星大气层 , 速度达到每秒60千米 , 比炮弹的速度大10倍以上 。受冲击被加热的彗星物质 , 混合着来自木星大气的高温气体形成烟柱 , 高达3000千米以上 , 散落物又坠入木星大气层 , 在木星表面留下21块黑色疤痕 。其中最大的是第七块彗星碎片 , 撞击的伤痕在木星南部表面 , 直径达2万多千米 , 比地球的直径还大 。从第一块碎片开始撞击到最后一块碎片的撞击 , 共持续了107小时45分 。21次撞击的总能量相当于40万亿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 , 约相当于40万颗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 , 瞬间最高温度可达到30000℃ 。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早在1年多前就对这次撞击事件做出了相当准确的预报 , 误差不超过20分钟 。这次的彗木撞击事件 , 难道是上帝对地球人类发出的善意警示吗?!
- 数字人民币在厦门的这些地方都能用
- 我们需要立即改掉的 4 个常见充电坏习惯
- 时间机器:科学家的梦幻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顺利出舱,叶光富:好久没感受到重力的感觉了
- 凯度多功能料理锅T6,一款全能的烹饪小帮手
- 没想到吧,最初的导航卫星是用来打仗的
- 这家年轻的青岛AI企业,研发出世界首台能检验花布品质的AI验布机
- 成都:专门服务大运会的“蓉宝”机器人亮相
- 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三号三人组回家啦!航天六院金牌动力全程护航
- 热评丨“感觉良好”,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