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安泰学院院长:数字时代,警惕算法把你推入“思维陷阱”

本文转自:文汇客户端
上海交大安泰学院院长:数字时代,警惕算法把你推入“思维陷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每天都会思考许多问题 , 其中或许有关乎人类安危的大问题 , 也有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问题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 , 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问题 , 我们很容易因为种种原因陷入思维陷阱 。尤其身处互联网世界 ,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 , 人们和过去相比更容易找到与自己想法相似的人群 , 并成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 。这群人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交换观点 , 渐渐成为思想高度一致的“网友” 。
加之算法为了最大化用户满意度 , 其推介内容也是尽最大所能投用户所好 , 这也导致互联网虽有海量信息 , 人们实际消费的却往往是自己比较容易接受或喜欢的内容 。从而 , 在群体效应和信息过滤的双重影响下 , 人们更容易陷入思维陷阱 。
日常生活中 , 要避免思维陷阱 ,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 , 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往往比想象的复杂 , 要彻底思考清楚、弄明白相当不容易 。因为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短板 , 比如知识结构和储备、专业能力、掌握的信息、甚至思考问题的角度 。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行为科学 , 也许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陷阱——
人类的大脑就像一台庞大、复杂的计算机 , 既有存储功能 , 又有计算功能 。我们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 并把这些东西储存在大脑里 。这是大脑的记忆(存储)功能 。
另一方面 , 我们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 , 以此不断提高我们的计算功能 , 包括逻辑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台计算机要充分发挥作用 , 还需要“程序”或“指令”来指挥计算机的运行 。同样的 , 大脑也有自己的运行程序或模式 , 即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 。
大脑的运行大致有两种模式:“快捷模式”和“高能模式”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著作《思考 , 快与慢》中用“系统一”和“系统二”来描述大脑的这两种运行模式的 。
快捷模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运行模式 , 例如通过简单的记忆搜索或凭感觉来找到答案 。它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 , 消耗的精力也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 , 高能模式则需要开动大量的计算功能 , 来进行信息处理和逻辑推理 。这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 因此是十分耗费精力的 。
经过长期进化 , 人类大脑已经“找到”了一种最优工作方式 。快捷模式是大脑的第一道“防线” , 可以说是大脑的“长明灯” , 只要我们处于清醒状态 , 它就在运行 , 不断地接收、处理信息 , 并生成诸如印象、感觉、判断等结果 。这些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解决问题了 。
如果快捷模式解决不了问题 , 那么大脑的工作就会升级到高能模式 , 对快捷模式生成的结果做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显然 ,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 , 大脑的这种“分级处理”工作方式是十分合理的 。
我们的大脑有许多神奇之处 , 但是它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 , 大脑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 , 它们在思维的道路上挖下了各种各样的陷阱 , 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
大脑的惰性 , 常常让我们很容易陷入以简代繁或先入为主的思维陷阱
当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 , 我们通常会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替代 , 然后去努力回答那个简单的问题 。这符合大脑的“惰性”特点 , 毕竟回答一个简单问题要省力得多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替换经常是不知不觉、下意识的 。因此 , 在我们找到简单问题的答案之后 , 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原来的问题已经解决 。虽然化繁为简是我们认识复杂世界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但这种简单的套用是不严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