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综”俘获“Z世代”: 旅游营销如何更接地气( 三 )


第五季的取景地扎根在湖南常德桃花源 , 节目播出后 , 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0.75万人次 , 同比增长119.57% 。
“粉丝经济”的变现能力 , 除了体现在带人、带货上 , 还能带活一种旅行方式 。
《恰好是少年》邀请董子健、刘昊然、王俊凯三位人气偶像担任常驻嘉宾 , 首期节目播出两天后 , 粉丝们就整理出从餐厅、民宿到行程、时长应有尽有的“保姆级”攻略 , 川西“同款线路”成了热门之选 , 自驾游也被称为“最具少年感的旅行方式” 。
根据马蜂窝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 24.5%的中国游客在观看某部综艺节目后 , 会对取景地动心 , 想亲身感受镜头里的风景 , 走相同的游玩路线 。
那么 ,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与关注 , 目的地真的能“承其重”么?
欲握玫瑰 , 必承其伤 。跟着综艺去打卡 , 目的地的游客在增多、收入在提高的同时 , 自然环境也将压力倍增 , 服务能力也将接受更加严格的考核;在地居民有了二次创收机会的同时 , 就业门槛也面临被“踏平”的风险;周边产业被带动的同时 , 物价哄抬、市场竞争混乱 。
这些麻烦必然和声望一起到来 , 大部分目的地显然没有预案能力 , 措手不及之下 , 雪乡宰客等反面教材 , 也就不再是个例了 。
旅综荧幕上 , 原始淳朴的小众打卡点 , 承载了观众对向往生活的全部期待 。偶像光环一旦褪去 , 滤镜被现实打碎 , 极高的心理预期成了被欺骗后的失望、愤怒 , 目的地只能无辜地将所有投诉 , 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
好评与差评 , 是显而易见的两种结局 ,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对当地知名度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可是 , 人们往往不会关注那些“中评” , 于是有了一种尴尬的结局——
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游客 , 最后却无人问津 。
这类目的地不禁要问 , 综艺也上了、政府也投入了、设施也完善了、乱象也先人一步规范了 , 到底是哪一环出现了问题?
其实 , 火不火 , 真的是门玄学 。哪怕是“黑红” , 也算是红得剑走偏锋 。
可是 , 活不活 , 才是景区要实打实面临的生存问题 。
文旅产业以及旅游目的地 , 要向旅综借鉴什么呢?
“看别人去旅行” , 为什么可以击中Z世代的心呢?
首先 , 偶像效应 , 为旅综争取到了最大赢面 。作为“最舍得”追星的群体 , 00后平均每月追星花费超过5000元以上的百分比 , 是所有年龄层里最高的 。2022年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 , 旅综先带人、后带货的途径 , 让年轻人有欲望且有能力获取“偶像同款” 。
其次 , 偶像群居、友居 , 是孤独症候群向往的生活 。Z世代中多数是独生子女 , 三五好友同吃同住 , 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 更是为他们从小积压的孤独感 , 找到了一个“家” 。
对内有满足感 , 对外有话题感 , 才能让Z世代欲罢不能 。旅综的话题 , 成为年轻人社交时必备的槽点 , 是与周围人打成一片的必备素材 。
最关键的一点是 , 快乐 。矛盾也好 , 不完美也罢 , 旅综为Z世代提供了足够的真实感和共鸣感 , 让年轻人觉得 , “嗯 , 我也是这样!”每周等旅综上线 , 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 。
所以 , 快乐简单一点 , 体验治愈一点 。
综艺和旅游天生一对 , 看综艺的人 , 即将出发 。
【?“旅综”俘获“Z世代”: 旅游营销如何更接地气】?“旅综”俘获“Z世代”: 旅游营销如何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