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综”俘获“Z世代”: 旅游营销如何更接地气

本文转自:中国网
【点睛】2.6亿基数的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得Z世代者 , 得天下 。但俘获Z世代 , 并非易事 。
得Z世代者 , 得天下 。
当2.6亿基数的Z世代 , 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 YYDS、xswl、dbq、pyq、plmm、wlsw、wtf、nbcs , 这些流行的缩写字母 , 好像为情绪加了密 , 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圈层文化熔铸成为他们的保护色 , 俘获Z世代 , 并非易事 。
饭圈只知王嘉尔 , 少女谁读王尔德?
断代沟通的家长们 , 频频高呼“听不懂”“看不懂”;文旅供给侧改革 , 在解决年轻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 , 又显得力不从心 。
要想得到Z世代的心 , “语境破壁”只是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小手段 。真正了解他们在追什么?需要什么?好奇什么?才能避免 , 和王嘉尔的粉丝聊王尔德 , 这样“鸡同鸭讲”的尴尬情况 。
在“抓住”年轻人这门课上 , 蓄力而为的文旅产业 , 可以向网综“抄作业” 。
2021年 , 超过75%的头部综艺观众为Z世代年轻人;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综艺商业变现白皮书》指出 , 头部网络综艺逐步超越电视综艺 , 抢占消费文化的C位 。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0网络剧综节目观察》显示 , 网综加码布局Z世代喜好的潮流、悬疑推理赛道 , 2020年潮流类网综有效播放量同比提升229%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开展的“2020年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发现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的真人秀类网综更贴近生活、接地气 。
“旅行+综艺”掀起了“旅综”热潮 , 先有闺蜜+、恋爱+、夫妻+、音乐+ , 旅综聚集大批粉丝 , 旅游目的地成为了粉丝变现的第一站;如今 ,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即将开播 , 《花儿与少年》第四季嘉宾名单确定 , 旅综回归单纯的快乐 , 成为了“疫化”旅游时代年轻人的“治愈剂” 。
与此同时 , 关于“综艺毒害青少年成长”的质疑声持续不断 。
“游戏、短视频、综艺 , 那可都是‘奶头乐’的毒瘤”“闲人才会看综艺”“看综艺 , 不如看书”“综艺都是有剧本的 , 都是假的”“哪有真性情 , 全是撕逼战 , 拼的都是演技 , 被带坏的却是粉丝” 。
是“奶头乐”还是“乌托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 答案就会不同 。
对于旅游产业 , 这个名字里带“旅”的娱乐形式 , 其实并不年轻 。在两“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 , 是否一脉相承、互通有无?在旅游被现实围困的今天 , 旅综能否为它带来一丝生机?
这一切 , 还要从32年前说起 。
旅综来了:三十年的四次转型
“不看不知道 , 世界真奇妙” 。
1990年 , 《正大综艺》作为国内综艺的起点 , 开辟了“在荧幕上旅行”的新视野 。
一到播出时间 , 几个小伙伴搬着小板凳围着电视机 , 一起“大开眼界” 。这是一种带有人情味的守候 , 也是童年的约定 , 更塑造了80后、90后那一代人的“旅游观” 。
N次改版、16代主持人接棒 , 当其他“长寿”综艺先后宣告停播 , 只有《正大综艺》至今在央视准时播出 。
这只“国娱不死鸟”跨越32年时间 , 见证了“卫视系”旅综的从无到有 , 也经历了网综与卫视的回合战 , 国内旅综也实现了四次转型 。
第一次转型 , 是从看景到看人 。
从走出国门“闯世界” , 到“自助式”明星旅行 , 告别光鲜亮丽的表格化旅途 , “人在囧途”成为最大看点 。
2013年 , 《爸爸去哪儿》的爆火 , 让亲子关系成为旅行的焦点 。同年播出的《侣行》 , 则是以一对夫妇的视角带观众去探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