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滋味》纪录片热映 佟丽娅推广家乡美食

本文转自:北青网
沙湾大盘鸡、托云乡手抓羊肉、库车大馕饼;还有新疆炒米粉、拉条子 , 烤包子;乌鲁木齐留香瓜酒、塔城格瓦斯饮品、天山奶茶……这些隔着屏幕挑动舌尖味蕾的特色美食出现在5月12日-17日每晚20时CCTV-9纪录频道及B站播出的《新疆滋味》纪录片镜头里 。演员佟丽娅 , 还有资深纪实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是这部大型人文纪录片的出品人 , 同时也是人民出版社同步出版的同名视频书主编 。佟丽娅不仅为纪录片配音推广家乡美食 , 还为同名书亲手写序言 , 向读者推荐17道在家就可以做的新疆美食菜谱 。
《新疆滋味》纪录片热映 佟丽娅推广家乡美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历时三年 挖掘新疆美食背后的故事
自2018年《我到新疆去》播出后 , 库尔班江·赛买提和他的团队便开始策划《新疆滋味》的内容 , 并于次年3月启动拍摄 。团队邀请到纪录片界的元老级人物徐小卉老师作为总导演 , 李晓东、方放、张雁北、陈红、牛谊为分集导演 。在长达一年的前期采访中 , 导演及其团队挖掘并记录了许多新疆美食背后的故事 。
《新疆滋味》纪录片共有六集 , 每集50分钟 。《大盘小膳》循着大盘鸡从发明到如今的演化 , 由对每一种食材的考究 , 引出民族融合、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故事;《面面俱到》展示了面食在新疆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米之炊》通过对一粒米“浓妆艳抹”的演绎 , 描绘了新疆人为生活锦上添花的生活画卷 。
另外 , 《鱼羊为鲜》以肉类食物为主 , 烤鱼、手抓肉、蒸羊肉、烤全羊、炒羊杂 , 让人垂涎欲滴;《果味人生》选择喀什的甜瓜、无花果、色买提杏、木纳格葡萄、伊犁的野苹果为故事 , 讲述它们的特性和人们为了更长久地食用 , 想尽一切办法储藏它们的过程;《流光溢彩》从天山脚下牧人家的一碗奶茶开始 , 讲述了如新疆饮品一样浓郁厚重的故事……
新疆的多元文化不仅体现在“吃” , 更体现在“人” 。纪录片里 , 有一个又一个真挚又动人的故事:托克逊的牧民为庆祝儿子考上大学而宰羊炖肉;沙湾国道边上的餐厅老板们为了让司机们填饱肚子而创造出的大盘鸡;帕米尔高原肖贡巴哈尔节上塔吉克人撒下的面粉;巴里坤的蒸饼 , 是沙漠边缘小县城里送别援疆医生的库麦其馕……
《新疆滋味》纪录片热映 佟丽娅推广家乡美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创作灵感源自新疆美食的“来与去”
谈及《新疆滋味》创作灵感 , 总制片人库尔班江·赛买提表示 , 从2014年启动《我从新疆来》系列开始 , 他讲述了从新疆来的经历 , 道出了到新疆去的旅程 , 最后这一部他一直在想 , 要用什么样的内容讲述和表达新疆的精华 , 用什么样的主题收尾 。
灵感来自某天晚上啃过了羊腿 , 喝过了羊汤 , 唆过了炒米粉 , 朵颐过了大盘鸡 , 又来上一份凉皮做宵夜时 , 他突然发现 , 新疆的美食 , 不就是所有“来”与“去”的结晶吗?无论你从新疆来还是到新疆去 , “带来”或“带去”了自己的家乡味 , 但正是因为新疆的包容 , 这些味道才能被吸收、融合并本地化 , 延伸出那么多新疆美食 。“《新疆滋味》美食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正是在‘来’与‘去’的过程中 , 滋味纵横交错 , 造就出的新疆多元文化 。”库尔班江·赛买提坦言道 。
总导演徐小卉则表示 , 她接手时 , 这部片子已经定了题目——《新疆滋味》 。制片人的初衷 , 是“滋味”的含义更广些 , 可以说说人生滋味;可投资者的意愿 , 还是要做美食 。“对于一部做美食的纪录片来说 , 滋味 , 比味道的生理体验更为丰富 , 也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广且深的思考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