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多晶硅供给仍处于紧平衡,暂不考虑布局组件( 二 )


通威股份:多晶硅供给仍处于紧平衡,暂不考虑布局组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会议现场股东提问 , 来源于钛媒体作者拍摄
“目前来讲 , 按照P型电池技术安排 , 留有N型电池的空间 。今年95%以上都在P型 , 不过 , 明年还要看这一比例 , N型技术路线还具备一些不确定性 。目前多种N型技术路线 , 公司都保持了足够的跟进 , 任何一条技术路线都具备足够的规模化、量产化的能力 。”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表示 。
太阳能电池业务板块产能规划方面 , 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成45GW太阳能电池产能 , 顺利完成2020-2021年阶段性目标;目前在建的通合二期7.5GW、金堂二期8GW及其他拟建项目预计将分别于2022年、2023年投产 , 届时公司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达到102GW 。公司已分别在成都、金堂、眉山、合肥等地布局太阳能电池业务 , 2021年所有在产产能满负荷运行 , 据PVinfolink统计 , 公司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
据悉 , 公司210mm、182mm等大尺寸产能呈全面覆盖趋势 , 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 单晶Perc产品转换效率已超过23.4% , 产品平均非硅成本已降至0.18元/W以内 。新技术方面 , 公司不断加大在HJT、TOPCon等各“后Perc”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 。基于400MWHJT试验线多年的研发成果 , 2021年公司建成行业首条GW级HJT生产线 , 同时在行业中率先开启210mm尺寸的TOPCon技术开发并顺利投产1GW生产线 。
暂不考虑组件扩张等 , 聚焦于“所精所长所专”领域
股东会现场 , 诸多股东就通威股份是否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 是否扩张组件规模等进行提问 。对此 , 刘汉元回应表示 , 公司将持续聚焦于自身“所精所长所专”领域 。
刘汉元分析认为:“淡化自己所擅长的部分 , 去进行所谓的补缺、补短板 , 做硅料的去做其他的 , 做其他的来做硅料 , 往往在遇到行业压力时 , 没有核心竞争力 。好比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拉成一根橡皮筋 。我们要清楚偶然的多晶硅效益好 , 不等于一直都比其他环节挣钱多 。”
他举例分析道:“假设一家公司组件拥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资源、电池百分之三四十的资源 , 如果现在要去把拉棒、多晶硅都补起来 , 五年完成是‘超超人’ , 十年完成是‘超人’ , 10到15年补不起来 , 是‘普通人’ 。问题是五年、十年、十五年补起来之后 , 市场还是你的吗?”
通威股份:多晶硅供给仍处于紧平衡,暂不考虑布局组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通威股份股东会现场 , 来源于钛媒体作者拍摄
基于上述分析 , 刘汉元认为要聚焦在企业所擅长的领域 , 同时与其他领域的强者相互携手 , 实现多赢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 , 隆基股份(601012.SH)便与通威股份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保证其多晶硅的供应;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也与通威股份股权合作方式保障其硅料的供应 。
“通过合作的方式 , 通威将一半以上的组件品牌合作在一起 , 形成合作共赢的模式 。对通威而言 , 在电池的规模、成本、技术路线判断等方面弄的最清楚 , 将成本做的最低、规模效应做的最好 , 产品品质做的最优 。”刘汉元表示 。
【通威股份:多晶硅供给仍处于紧平衡,暂不考虑布局组件】展望未来 , 就硅料、电池片的远期前景 , 公司方面表示强烈看好 , 刘汉元更是从下游装机量预估来分析道:“想一想 , 我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要转型 , 那么多汽车要从烧柴油、烧汽油转到用电 , 要多少能源支撑才能实现这个转型 , 经测算 , 光伏年装机总量顶峰可能达到1000-2000GW , 现在才总装机量才不到200GW , 当然该数据仅供参考 。所以市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作者|张海霞 , 编辑|崔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