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烂片更可怕的,是烂片重映

在“5·20”“5·21”的重映之夜里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一方面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宣布开启“奇迹现场重映计划” , 线上免费重映周杰伦的“魔天伦”“地表最强”演唱会 , 开播前便吸引了超过1500万人预约;
另一方面 , 去年“5·20”才上映过的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 , 也宣布迎来了“一年重映”——电影单日预售票房达到300万元 , 如果按照30元一张的票价来算 , 也至少有5万对情侣“为爱买单” 。
然而 , 与以往一边倒的好评不同 , 这或许是第一部遭到质疑的重映电影——毕竟 , 豆瓣6.0分的《我要我们在一起》 , 与内地重映过的高分经典一对比 , 显然是一部过于突兀的低分电影 。
打开其豆瓣官方主页 , 在最新评价中不乏如下言论:“这电影 , 竟然也可以重映吗?”“烂片也有重映的脸吗?还是一年重映?”
无独有偶 , 前段时间一位电影博主爆料称《你的婚礼》也将重映 , 尽管官方尚未做出回应 , 但观众早已吓得连连直呼“大可不必” 。
或许生活就像《开端》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迎来循环的 , 究竟是哪一部作品——有人醒来睁眼一看 , 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而有人醒来睁眼一看 , 自己的青春被二度糟蹋了 。
被烂片们猝不及防打了个“回马枪”的观众 , 也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终于 , 我们迎来了烂片2.0时代——
这届观众 , 连新的烂片都不配看 , 只能看烂片重映 。
生活就像《开端》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部“循环”的作品会是什么 。
烂片重映 , 我真的会谢
“一年重映” , 他们是认真的 。
点开《我要我们在一起》的重映海报 , 你会发现官方精准地掌握了流量密码——
不仅推出了“一生一世(13:14)、要我爱你(15:20)、依旧爱你(19:20)、爱你爱你(20:20)”等特别场次 , 还熟练地使用各种“金句” , 挑拨情侣们的敏感神经:
“去年陪你看电影的人 , 今年还在吗?”“电影可以重映 , 我们能不能重来?”
打开电影在各大社交平台的主页 , 你又会看到熟悉的“哭哭”式宣发套路——在官方拍下的视频里 , 不少观众深受触动 , 掏出纸巾擦拭眼泪 , 屏幕中适时出现一行“点题”的文字:
“女生都没办法听到这句话吧!”“男生听到这句话 , 都会默默流眼泪吧!”
不仅如此 , 《我要我们在一起》的短视频官方账号 , 还给自己加了个#青春疼痛文学#的tag , 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部让人“痛彻心扉”的电影 。
的确 , 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片子——去年走进电影院的不少观众 , 至今仍然无法忘记它给自己造成的万点暴击 。
比烂片更可怕的,是烂片重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男默女泪 , 名不虚传 。/视频截图
《我要我们在一起》在上映之初备受期待 , 是因为它改编自红极一时的豆瓣长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
男主吕钦扬与女主凌一尧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 , 最终没能敌过残酷的现实 。而原作者也在采访中提到 , 其中70%的故事内容 , 都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
面对任何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 , 没有人会轻易用“廉价”“狗血”来下评判 。然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 , 它势必要面临人们的审视与评价 , 套上一个“真实原型”的标签 , 并不足以将观众随便糊弄过去——
正如导演李安所提过的一个“业内共识”:“你可以选择毁掉原著拍部好电影 , 或是忠于原著拍部烂片 。”
在电影中 , 男女主是如何走到一起、如何认定彼此的 , 并没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细节刻画 , 仅以一段隔着窗帘的心动戏份与突如其来的情书表白环节匆匆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