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务部员工内部补贴被盗,邮箱诈骗套路不死( 四 )


搜狐财务部员工内部补贴被盗,邮箱诈骗套路不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量刑上 , 李圣提到 , 以发放补贴的名义骗取员工银行卡号 , 划走卡内钱款 , 达到一定金额的 , 构成诈骗罪 , 本案虽然被骗金额未超过5万元 , 但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的 , 已经达到了刑法第266条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程度 。“作案者涉嫌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诈骗罪 , 需要对此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最后 , 再次提醒所有人 , 警惕诈骗 , 要从方方方面做起 。
结合多位技术专家的观点 , 首先要看清楚收到的邮件和短信等信息 。一个商家或企业发来的信息 , 邮件域名应该是这个企业的名称 , 要检查发件人的地址是不是真实 , 打开的网页网址是不是正规 。
其次 , 个人账户安全方面 , “很多用户的密码设置得太简单 , 大部分人用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姓名、生日、纪念日、电话号码等 , 这些信息用各种手段都很容易获取 , 再用技术规则不断试就行了 。”张锐说 。
为了账户安全 , 除了重视密码设置 , 还要做银行卡安全设置 , 比如超过一定数额的转账需要人脸识别或者语音确认;不到必须的时候 , 不提供完整银行卡号 , 只提供卡号的前四位和后四位数;扫描二维码的时候注意看屏幕提示 , 跟场景不对的不要点确定 , 不扫来源不明的码 。
李圣也提醒 , 陌生人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的 , 一律不要听信;短信、社交软件上陌生人发来的各种链接一律不要点击;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中奖信息、高息贷款信息;最后 ,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泄露给他人 , 遇到疑似诈骗信息时 , 要多方查证 , 避免上当 。
但 , 所有的避坑方式 , 都很难解决在信任基础上的诈骗 。像搜狐员工事件 , 就是因为部分员工相信了这是来自公司的信息 。“安全性是个对抗问题 , 利益足够大的时候 , 就会有高手盯上 , 双方相互出招拆招 。”张锐说 。我们能做的 , 只有万分警惕 , 擦亮眼睛 。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 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张锐、瑞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