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戛纳,华语短片为何越来越强?

本文转自:北青网
【冲击戛纳,华语短片为何越来越强?】虽然戛纳电影节的“重中之重”是长片主竞赛单元 , 但是近几年来 , 中国电影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的参与度并不高 , 相比之下 , 短片的表现却相当不错 。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 , 第75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 中国导演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的成绩都来自于短片:陈剑莹执导、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黄树立执导的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今年戛纳酷儿金棕榈最佳短片;中国导演李家和的《地儿》获得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 , 本片成本仅5000元;郭容非正在制作的新片《红姐》也在基石单元驻地计划中获奖 。
冲击戛纳,华语短片为何越来越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短片类奖项中 , 戛纳短片竞赛单元“含金量”较高
对于提倡个性化创作的戛纳电影节来说 , 短片可以参加四个单元的竞赛:短片竞赛、影评人周、导演双周和为学生创作设置的电影基石单元;此外 , 还可以报名一种门槛极低的展映单元——短片角 。
戛纳短片竞赛单元设立于2011年 , 是短片类奖项中“含金量”较高的一项 , 因为它属于戛纳国际电影节中的正式竞赛单元 , 设置了短片金棕榈奖和短片特别提及奖(评审团特别奖) 。从规格上来看 , 入围这个短片单元作品创作者将享受“高级待遇” , 比如 , 其得奖结果将和金棕榈得主一样 , 在闭幕典礼上揭晓 , 短片金棕榈和长片金棕榈奖得主同样将获得一座金棕榈奖杯 , 只不过 , 短片金棕榈的奖杯是“迷你版”的 。
戛纳短片竞赛单元的作品只有15分钟的体量 , 与至少90分钟的长片相比 , 显然给予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不多 , 因此关注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 但很多导演却表示 , 长片与短片的区别只是视表达内容而定 , 并没有高低之分 。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的角逐一样是非常激烈的 , 以今年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为例 , 该片是在今年来自140个国家的3507部报名作品中成功入围了9部提名作品 , 最终拔得头筹的 。
冲击戛纳,华语短片为何越来越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回望中国短片征战戛纳短片竞赛单元的历程 , “命中率”还算不低 。2014年 , 黄然执导的抽象艺术短片《对荣耀的管理》入围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 这是自1965年以来中国电影短片首次入围该奖项 。2017年 , 青年导演邱阳凭借《小城二月》在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了短片金棕榈奖 , 这是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后获得的第二座金棕榈奖 。一年之后 , 魏书钧执导的《延边少年》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并获“特别提及奖” 。2021年 , 中国香港导演唐艺执导的短片《天下乌鸦》再次获得了短片金棕榈奖 。今年 ,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又把短片金棕榈揽入怀中 。
文艺气息浓厚的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 , 讲述了一名少女在告别自己生长的土地之际 , 重新去认识故土 , 并由此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戛纳电影节忠实于深沉的电影艺术 , 也注意引进新生事物和独创性 。成熟导演选择参加主竞赛长片单元 , 而新锐导演则往往将戛纳短片单元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叩门砖 。也由此 , 戛纳电影节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全球电影地图 , 既有集艺术与反思于一体的精彩长片 , 又能通过短片单元来挖掘未来电影的宠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