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西平:数字身份,数字经济的基石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网
5月3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英福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曾西平受邀于中国通信学会智学大讲堂发表“数字身份:数字经济的基石”主题演讲,就数字身份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产业推进等议题进行探讨 。
曾西平:数字身份,数字经济的基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数字经济与数字身份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当前,170多个国家陆续发布数字国家相关战略,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四方面建设“数字中国” 。曾西平表示,数字身份是各个领域数字化的基石,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必备基础,是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数字身份的发展将帮助用户掌握其个人数据、实现数据在各数字化活动之间自由流转,数字身份将成为数字世界的入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数字身份的发展趋势
曾西平认为,数字身份存在两大关键发展趋势,其一是数字身份的内涵不断拓展,其二是数字身份的模式逐步演变 。
首先,数字身份的内涵正在不断延伸 。在狭义上,数字身份是实体社会中的自然人身份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是传统社会身份的数字化 。在广义上,数字身份是以信息和数字呈现在互联网中的身份,包含以往社会关系中的材料,是数字空间行为数据的总和,是数字关系的身份化 。
其次,数字身份的模式经历了“中心化-联邦化-分布式”的演变 。在中心化阶段,数字身份由各平台管理,在互操作性、可移植性、身份自主可控性、安全隐私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联邦化阶段,数字身份由供应商管理,但是身份自主可控性和安全隐私性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当前,数字身份正在向分布式模式演变,即通过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实现身份的自主主权管理,具备去中心化、可移植、隐私安全等优点 。分布式数字身份在数字空间建立了凭证颁发者、持有者和验证者之间的信任三角,完成了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可信映射,从而构建起数字空间可信关系 。
数字身份的应用场景
基于对数字身份重要性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曾西平分享了数字身份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 。
其一,面向个人的数字身份应用场景 。泰尔英福自主研发的有象数字身份平台,具有数字身份验证、可信数据交换、数字账户管理等核心功能 。司法部门、银行、酒店等需验证身份的机构可以通过平台验证居民数字身份;执法监管、保险理赔机构等数据使用方可通过平台获取数据,同时可将数据通过授权共享给其他机构;居民可通过平台管理身份证、护照等数字证照,以及房产证、数字藏品等权益证明和数字资产 。以不动产过户的场景为例,居民可以在数字身份平台通过身份动态码和实人认证来验证身份,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验证在公安、住建、税务、民政等部门的交易数据,最后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完成不动产过户 。整个信息流转过程数据不出域,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也完成了身份验证 。
其二,面向法人的数字身份应用场景 。泰尔英福研发的TelPaaS系统基于数字身份和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安全实现身份颁发者、持有者、验证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可应用于企业信用评估、贷款利率核定、贷后风控监管等场景 。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企业在TelPaaS注册后可以获得分布式DID,政府部门通过平台向企业颁发包含缴税记录、用电记录等信息的可验证凭证,企业向银行出示凭证、申请贷款,银行通过平台进行凭证校验,并通过算法投放进行隐私计算,判断是否批准贷款 。中小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申请贷款融资,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银行方面可通过数据加强贷款风控,降低贷款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