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谁在引领电商减碳?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 , 多数电商都是“有零散举措 , 无系统目标”
京东阿里,谁在引领电商减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5月24日 , 京东集团第二次发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刘强东在董事会主席寄语中指出 , 京东集团“注意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对于气候风险的关注” 。京东ESG报告则给出了长达12页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专题” , 系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给京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并陈述了京东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和目标体系 。
2019年10月之后 , 京东物流和阿里巴巴集团先后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 并推出各自的减碳路线图 , 其他电商陆续也有跟进 。相比一些碳排放数据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的国际同行 , 中国企业的气候行动的确起步较晚 , 但追赶势头明显 。
头部电商企业之所以对气候行动越来越热衷 , 刘强东提到的投资者更加关注气候变化是推动因素之一 , 另一个直接动力是监管层的相关规则日益明朗 。
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规则里 , 对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已有强制规定 。美国证交委(SEC)也在信息披露新规则草案中加入了对碳排放数据披露的要求 。今年5月15日 ,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南》正式实施 , 新规则没有明确“风险”的具体所指 , 但2021年修订的年报格式准则里规定:风险因素包括环境风险 。
从这个角度看 , 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气候行动不仅是对国际同行的追赶 , 也是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监管方的的回应 。
另一方面 ,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并行的宏大议题 , 自然也就成为了互联网“大厂”证明其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 。
在“双碳”目标提出后 , 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中国互联网标杆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碳中和规划 。
相比腾讯、百度等以提供数字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企业 , 作为电商的阿里和京东的碳排放来源更加繁杂 。腾讯、百度通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采购和提升能效即可显著降低自身运营的碳排放 , 但电商企业的业务却横跨“虚”“实”两界 , 既消耗大量“算力” , 又消耗大量“运力” ,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更大 , 责任也更大 。
也就是说 , 电商企业的减排不仅涉及其数字技术服务带来的能耗 , 也涉及其线下实体业务带来的排放 , 甚至还关乎全平台生态上亿万用户的碳足迹 。
着眼于京东刚发布的这份ESG报告 , 可以说 , 就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部分 , 京东交出的是一份亮点和遗憾并存的答卷 。
首先 , 京东做出了“到2030年将物流车100%替换更新为新能源车”的承诺 。相比之下 , 阿里巴巴的电动车替换目标仅限于短途车辆 , 而长途车辆的替换还没有量化目标 。考虑到物流运输在零售电商企业碳排放总量中占据很大比例 , 京东设立的这一目标无疑值得肯定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 , 气候影响不尽相同 , 我们期待看到京东关于这一目标的更多进展 , 在新能源车替代方面做到真正的绿色化与清洁化 。
京东还在推动供应商减排方面设定了行业领先的目标 , 例如到2025年推动京东物流50%的供应商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 , 到2030年推动80%以上的上游品牌企业开展环保包装研发等 。
遗憾之处是 , 京东至今没有给出集团层面的碳减排或碳中和目标 , 只是京东物流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量比2019年减少50% 。相比之下 , 阿里巴巴已在2021年12月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里给出了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 , 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 , 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 , 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