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

本文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龚先生
“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 , 不然会变得不幸 。”
近来 , 这个话题在网上流传甚广 , 不明情况者还以为是小品牌雪糕质量不过关、食品安全无保障 , 仔细看才发现 , 原来是网友受到雪糕价格的“致命一击”——
有网友发了一段视频:他在一家街边店买了两根雪糕 , 结账时发现要37.5元 , 他找借口去换了两根雪糕 , 再次结账时却要45元 。对此 , 该网友总结出雪糕购买新法则:“不认识的不要拿!不然会变不幸 。”
【【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截图自微博)
如此经历 , 瞬间引发大范围共鸣 。有媒体走访市场发现 , 动辄十几元一根的雪糕越来越多地占据路边小店的冷柜 。不少消费者表示 , 现在很难买到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 。“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一度冲上热搜 。
雪糕之贵 , 龚先生也是感同身受 。经常吃的大众品牌都不同程度涨了价;一些网红品牌干脆明晃晃地打出高价雪糕的招牌;有的还搞起跨界合作 , 推出“白酒冰激凌”等冷饮界新贵;周末到公园和景点游览时 , 造型独特、包装精美的文创雪糕 , 更让人分分钟忘掉其几十元的价格——
因为 , 不吃个小黄人雪糕不算去过环球影城;在玉渊潭赏樱看到别人举着樱花雪糕拍照 , 不少人很难不心动……而打卡拍照后 , 那些朋友圈里与美景同框的照片里 , 可以没有自己 , 却不能没有雪糕 。
雪糕确实越来越贵了 。不少网友调侃:这简直是雪糕卖成了切糕 。
【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新华社作者:程硕)
除了原料成本上涨因素之外 ,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 , 有的雪糕已然被附着了更多食品之外的属性 , 譬如品牌效应、IP光环、社交功能等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一些消费者为高溢价买单 , 也是制造商为雪糕标出高价的底气所在 。
雪糕价格“高出天际” , 不少人觉得似曾相识 。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茶饮品牌 , 何尝不是在如此逻辑之下一次次缔造出“消费神话”?难怪有人总结 , 新茶饮打倒传统奶茶的招数与高价雪糕占领冰柜的手段 , 如出一辙 。
可现如今 , 茶饮行业同质化严重 , 一些品牌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 , 已然吃不到营销红利 , 开始纷纷降价 , 有的甚至闭店、裁员 。面对前车之鉴 , 高价雪糕是不是有必要思考一下 , 自身的未来何在?
作为一种季节性消费品 , 雪糕的消费群体广泛、消费门槛较低 , 这块蛋糕中无疑潜藏着巨大商机 。对高价雪糕 , 多数消费者会善意地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贵自有贵的道理” , 但这不该成为高价雪糕“贵得理直气壮”的理由 , 不能成为一些商家为涨价而“创新”、制造噱头甚至抄袭卖点的筹码 。
说到底 , 一支十几元、几十元的雪糕 , 不少消费者不是买不起 , 网友纷纷调侃丧失“雪糕自由” , 更多是对消费求新猎奇成本畸高的慨叹 , 是被“种草”、被营销后发现不过如此后的失望与失落 。
【工人日报e网评】为涨价而“创新”?雪糕你姿势不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