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献华院士:用中国科技丈量星辰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马爱平 实习生 张梓凝
圜则九重 , 孰营度之?千百年来未能被量度的宇宙星辰 , 在他的研究下逐渐展露出清晰的面貌 。
他就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组织遴选出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献华 。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献华院士:用中国科技丈量星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记录地球脉动翻山越岭 , 为研究月壤深耕40余载 , 丈量地球年轮 , 刷新月球认知 , 他用潜心研究实现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
李献华长期从事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和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 。
他带领月球研究团队从7月12日接收嫦娥五号样品、7天完成分析测试、16天完成论文撰写投稿、100天在《Nature》上同时发表三篇文章 , 揭示了月球最年轻的岩浆作用年龄为20亿年 , 将科学界认知的月球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推迟了8—9亿年 , 彰显出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和刷新月球岩浆-热演化历史记录的“中国速度” 。
国内外科学家认为这些新成果:“改变了我们对月球的热历史和岩浆历史的认识”“对我们认识月球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支撑这一重磅结果的 , 是3克月壤样品 。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献华院士:用中国科技丈量星辰】“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返回后 , 我申请获得了3克月壤 。月壤平均粒度约50微米 , 肉眼看上去比面粉还要细 。小颗粒都粘在容器壁上 , 我的直观感受是一定要先确保样品保存完好 。”李献华说 , 碰到月壤样品那一刻 , 心跳加速了 。
时间在一分分流逝 , 科研也紧锣密鼓:在样品到达研究所的第53个小时 , 团队就获得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第一个定年数据;第55个小时又获得了第一个氢同位素和水含量数据;第7天完成全部预定分析任务 , 为今后的月球探测和月球演化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
很多人惊讶他们的速度之快 , 李献华说:“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这个研究结果 , 这是一件影响中国科学家科研声誉的大事 。”
从“嫦娥应悔偷灵药”的古老想象 , 到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月球研究成果 , 在璀璨的科研成就背后 , 是李献华数十年如一日的近乎苛刻、务实严谨的科研追求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李献华和团队长期研究同位素定年新技术新方法 , 用了3年时间将高精度U-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空间分辨率从传统的10μm提高到5μm , 又用了10年时间 , 将离子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到小于3μm的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发表于2020年 , 而就在2020年年末 ,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品 , 这项技术也在研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言传不如身教 。在科学探索的同时 , 李献华身体力行地教育后辈 。
“科学研究就像4x100米接力 , 培养年轻一代科学家是他职责所在 。任何人在自己的棒次都不能掉棒 , 但是也一定要安稳交棒 , 1个人跑400米不可能比4个人跑100米接力更快 。”李献华说 , 教书育人是一个把书本念“薄”又念“厚”的过程 , 教学相长 , 自己也能不断温故知新 。
他长期担任多个国内外杂志的主编和编委 , 工作量极大 , 但对待学生的事情从不含糊 , 总是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大家的工作进展和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