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解液产业的逆袭史( 四 )


当然 , 作为流程复杂 , 部件繁多的整车领域 , 出于成本方面和资源整合的考虑 , 从外部采购零件是普遍现象 , 车企与科技企业联合造车也屡见不鲜 。
但对于中上游环节而言 , 原材料才是核心战场 。只有把握住了原材料 , 才能建立成本优势 , 提升竞争能力 。
同锂矿一样 , 六氟作为周期性波动显著的原料 , 且成本占比达到40%以上 , 基本成为电解液价格变动的核心因素 。在其余环节壁垒不强的情况下 , 成本就成了最重要的优势 。
虽然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合作、长期协议等方式锁定上游价格 , 控制成本压力 , 但与已有上游布局的同行相比也很难获得显著优势 。
这也是近年来锂电企业不断向上游蔓延 , 开启“抢矿大战”的原因 。
在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中 , 自研还是外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通过自研 , 企业可以建立起技术护城河 , 但同时也意味着大量且看不到尽头的投入 , 并且还随时冒着失败而前功尽弃的风险 。
通过外购 , 企业与伙伴相互合作 ,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效率 , 降低了成本 , 有时也能实现强强联合 , 1+1>2的成果 。
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 也并非相互排斥 , 一切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求 。
正如建立之初的新宙邦 , 或许考虑到企业的资金有限 , 无法长时间地投入到六氟的研发 , 因此转而选择了外购 。虽然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上限 , 但对于那时的覃九三而言 , 这也可能是维持企业长久发展的唯一选择 。
在六氟占比近半的成本压制下 , 目前的新宙邦或许确实棋差一招 。
尽管如此 , 凭借着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 , 新宙邦仍然收获了一众优质客户 , 成为了电解液这个赛道中的龙头企业 。
从这一点看 , 新宙邦仍然有许多闪光之处 。
05尾声
去年有投资者向新宙邦发问为何不投资生产六氟 , 但新宙邦表示 , 目前尚未有投资六氟的项目 。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 , 新宙邦可能已经不再纠结于六氟这个问题 。
六氟在电解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但也持续了太长的时间 , 整个行业也一直在寻找可替代的对象 。
目前 , 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被认为是六氟的挑战者 。
两者相比 , LiFSI的热稳定性和导电率都优于六氟 , 不仅能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 还能大幅提升性能和安全性 , 现下已在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等多家龙头电池企业的电芯中得到实际应用 。
或许对于新宙邦而言 , 与其再去追赶六氟的背影 , 不如弯道超车 , 直接布局LiFSI 。
今年上半年 , 新宙邦位于湖南2400吨的LiFSI项目已部分投产 , 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也出现在了新宙邦的公开信息中 。
往者不可谏 , 来着犹可追 。
【日本电解液产业的逆袭史】已经错失过一次的新宙邦 , 或许不想再错过下一次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