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浪潮下的隐私计算

在很多人眼中 , Web3.0不过是资本市场吹捧起来的概念而已 。但如果一味地将Web3.0与资本市场深度绑定 , 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
近期 , 业内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发布的文章《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 , 此文的出现也被市场认为是Web3.0在中国发展的积极信号 。
在文章中 , 姚前指出 , Web3.0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密码学技术实现价值点对点传递的“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 , 同时也是综合了5G、边缘计算、AI、虚拟现实技术的“立体的智能全息互联网” 。
在姚前看来 , Web3.0将能有效解决现有的Web2.0生态中存在的“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作恶”等问题 。
这其中提到的几大关键词 , 正是近几年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关注焦点 。
Web3.0浪潮下 , 隐私计算再度迎来风口
2020年以来 , 我国陆续推出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 以期最大限度保障互联网用户的数据权益 。
除了国家层面的监管 , 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 。Web3.0所具有的技术特性与解决上述问题的契合度 , 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 。
其中 , 隐私计算作为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的关键技术 , 正在成为Web3.0的刚需存在 。
在Web3.0时代 , 用户将倾向于用更彻底的方式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 从而引发数据所有权和价值的转移 。而隐私计算通过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 , 可以保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可用不可见 。
值得关注的是 , 隐私保护是多方面的 。随着Web3.0中应用的去中心化、链上数据可查的情况下 , 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乃至应用协议亦需得到隐私保护 。
因此 , 隐私计算提供的数据保护可涉及多个层面 , 如:基础区块链平台隐私保护、存储数据隐私(分布式存储)、用户私钥管理、匿名协议等多方面 。
在隐私计算巨大的市场潜力下 , 越来越多的头部风投机构和开发者入场隐私赛道 。2021年下半年以来 , 在Web3.0的隐私赛道下 , 各种项目的角逐日益激烈 , 协议与应用层都诞生了诸多主打隐私的项目 。
1.隐私交易协议
隐私交易网络 , 主要针对链上交易数据进行隐私化处理 , 通过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原生支持用户进行隐私交易 , 可以保证自己的隐私数据不会被外界查看 , 同时支持在该协议开发更多类型的隐私应用 。
2021年以来 , 至少数十个主打隐私交易的区块链网络出现并获得a16z、红杉资本等主流投资机构的支持 , 是最受资本市场看好的赛道之一 。
据不完全统计 , 隐私交易网络包括Layer1隐私协议与Layer2隐私协议 , 前者类目之下分别诞生了十多个项目 , 后者的类目下也诞生了3个项目 。目前 , 隐私交易网络大多数处于测试与开发阶段 。
2.隐私计算协议
隐私计算协议 , 主要从数据的产生、收集、保存、分析、利用、销毁等环节对隐私进行保护 , 除了常见的DeFi、NFT等场景外 , 还计划与大数据和AI行业进行深度结合 。
与其他形式的隐私项目相比 , 隐私计算协议是一种更底层的基础设施 , 具体的交易信息(币种类型与数量等)往往可以通过区块浏览器公开查看 , 但更强调用户使用数据的隐私 。
目前主要的隐私技术包括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基于现代密码学的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节(TEE)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隐私计算不是区块链的原生产物 , 就像分布式存储在区块链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而基于区块链的隐私计算与其他类型的隐私计算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底层技术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 , 排除可信第三方(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