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发力跨城货运市场,满帮迎来了挑战者?

就在滴滴货运加快开城速度的时候,货拉拉也没有放慢节奏,近日,有消息称货拉拉也新开了 23 座城市,只不过这次是大车业务 。有数据显示,截止至目前,货拉拉长途大货车业务范围已覆盖116座大陆城市 。
在竞争进入胶着状态的同城货运市场,货拉拉的做法看似巧妙地避开了正面战场,但背后也有着一定的焦虑 。随着新鲜血液的涌入,当前的同城货运市场格局存在一定的变数,尤其是滴滴货运在烧钱补贴下,迅速起量,意味着烧钱打市场还具备搅动市场的机会,只不过是成本多少的问题,而这无疑会拉长巨头们商业模式最终成型的时间周期 。
在这种背景下,老玩家不得不重新梳理,从“互联网+物流”浪潮中跑出来,自身的核心壁垒在哪里?这些壁垒是否具备足够的韧性,拉开市场竞争的差距?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货拉拉加码布局的大车业务,是不是正在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一、平台成长的焦虑
从主流的状态来看,同城货运平台留给市场的印象,是服务于C端和小B端 。这一特性也可以从货拉拉、快狗打车等平台的slogan中看出来,「拉货」「搬家」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场景 。因此过去许多年里,头部企业对这些场景打法也很简单,烧钱补贴、拓展城市是关键词,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 。
尤其是随着去年滴滴货运再次以烧钱补贴的打法的入局,新玩家的进入,一定程度上也驱动着本土玩家快速迭代,寻找新的增长点 。
事实上,过去几年,同城货运领域有过一段短暂的平静期,以货拉拉、快狗打车为代表的头部,都在寻找业务延展的可能,从货运快车到货运专车、从临时用车到计划用车、从同城到跨城等,分别对应这服务维度、客群维度、场景维度的分层 。
其中,最容易为人感知的便是场景的维度,在 2019 年开始,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市场上,开始出现带货拉拉车贴的9.6 米型货车,其 slogan 也开始发生变化,改为“拉货、搬家、发整车”,而这意味着货拉拉的破圈开始出现阶段性的突破 。
而这种“破圈”的可能性,有两方面的决定因素: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模式 。
从市场维度来看,从当年跑出来的这批车货匹配平台来看,在大物流的分类中,处于整车物流领域,按照客户需求类型,整车可分为计划性与临时性两种 。
计划性整车比较稳定,对承运型的运力需求比较大 。对于企业来说,车队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输服务;对于车队来说,企业稳定的货源可以有效提升车辆效率 。当货量高峰期企业自身物流难以满足时,便需要临时性调车来填补运力 。临时性整车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不稳定,受天气、时间、车型、重量、回程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
车货匹配平台则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行业服务能力等问题,渗透入临时性用车市场,而这个渗透度远远不够,以同城货运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整个TOP10对同城市场占有率不到5%,因此,平台也试图通过开发企业版延伸服务项目、自建运力等渗透计划性整车市场,而由于行业属性、重资产运营、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等多重因素,注定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进行的过程 。
从模式维度来看,车货匹配平台经过2014-2016年的资本洗礼,在长途已存在巨头企业如满帮、福佑,城配存在货拉拉、快狗打车等,这一套打法是否存在左右渗透的可能?
根据运联研究院分析,计划性整车市场可以分为城配(0-50km)、中短途(50-500km)、长途(500km以上) 。
城配端不论是服务B端还是C端,发车频率都比较高,整体运费价格波动空间不大;长途单次行驶距离较长,一般2-5天才能完成一次运输,发车频率较低,由于空驶成本过高,司机会消耗大量时间集货,几乎不存在空车返回,同时,司机对车货匹配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不会轻易的降价;中短途运输一般一天发车一次,发车频率中等,司机们早出晚归,为了及时返回,司机对回程运费的价格敏感度不高,但由于单车运费价格低,行业内没有黄牛经营,所以给了车货匹配平台较大的需求空间,存在大量的回头车市场有待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