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良莠不齐 流量之下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二 )


不少人认为 , 微短剧的长度和形式都注定它无法进行深厚主题的表达 , 尤其是越来越多剧选择了竖屏拍摄播放 , 场景中人物数量受限制 , 难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 。“技术因素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 竖屏图像是为手机而生的 , 如果有可能 , 我们都想选择大一点的屏幕看视频 。所以 , 拿手机看剧在城市里多是通勤时才会有的行为 。不同文化产品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 微短剧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面就足够了 , 其他面由其他文化产品来满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说 。对此 , 白一骢表示赞同 , “不论什么职业和学历 , 生活中 , 人们都需要调剂 , 微短剧、短视频其实就是在填补大众生活的这些空隙” 。
用户对短视频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88亿 , 占到了整体网民的87.8% 。可以说 , 近两年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间消费的主要内容形态之一 。
“短视频的野蛮发展期已经过去 , 用户对于短视频内容的喜好 , 也演进到对内容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腾讯短视频社区产品部副总经理李啦判断 。不少业内人士将网络微短剧看作短视频平台从用户红利阶段过渡到生态深耕阶段的“新风口” 。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网站都将目光投向了微短剧 , 通过平台分账、合作定制、用户付费、直播带货等模式加大了对优质短视频生产的激励 , 鼓励更多内容团队入局 。目前 , 快手平台聚合微短剧的“快手小剧场”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 , 截至今年6月底 , 快手平台上观看量破亿的短剧已超800部;抖音更是把微短剧称作“明天的剧集” , 将在2021年推出3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微视则陆续推出了主打连续剧情微短剧的“火星小剧”品牌以及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火星计划”;优酷、爱奇艺、腾讯等长视频平台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竖屏微短剧 。
“目前微短剧的质量还没法跟长剧相提并论 。除了产品在初期发展阶段无法跟成熟产品抗衡外 , 也与缺乏专业团队、经费投资有关 。”陈阳分析 。平台方的推动 , 会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 , 也会相应提高行业门槛 , 一部分草根网红可能会在平台孵化下成为“专业选手” , 也有一部分普通用户的内容生产可能因此逐步走向衰落 。
相比于传统网剧 ,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上线快 , 这也为专业团队带来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白一骢举例:“对于行业中的一些小规模团队、新人团队来说 , 他们没有机会去拍这么大的东西 , 又不想去拍那种纯段子 , 微短剧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对于长视频生产者来说 , 微短剧的形式也可以作为新题材“试水”的方式 , “比如我觉得一个题材挺好的 , 有没有观众看呢?微短剧可以用很小的成本先得到观众反馈 , 测试长剧的可能性” 。
在李啦看来 , 微短剧的可能性是多面化的 , “它能让视频行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看到潜在的巨大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开放平台 , 吸引尽可能多的创作者加入进来 , 共同推动微短剧生态的构建和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团队、明星的进入 , 为提升微短剧制作水平、推动精品产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胡一峰指出 , 这将强化微短剧的产业属性 , “对此 , 关键是要加强生态治理、行业管理和专业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