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良莠不齐 流量之下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三 )


突破套路化 , 避免同质化 , 追求精品化
“我不管她是你的什么人 , 在我面前打女人 , 就是犯了我的禁忌 。”“二小姐 , 您为他丢了半条命 , 他转头娶了别的女人 , 还有脸送喜帖 。”“我就轻轻推了你一下 , 也没有用力啊 , 怎么那么会装啊!”这些 , 都是微短剧中出现的台词 。
“其实你会发现 , 这些剧情的走向和很多网文的逻辑是一个模式 ,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网文有了‘视频版’ 。”张萌坦言 , 看的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些高频“爽点”的剧集背后 , 套路感十分强 。
内容IP影视化是目前各大平台在进军微短剧的过程中 , 最为重视的一个方向 , 很多制作微短剧的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网络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大多浅显、通俗 , 跟微短剧短快的节奏相吻合 。并且 , 网络文学的读者很年轻 , 从用户角度来看 , 微短剧选择网络文学有其道理 。”陈阳认为 , 微短剧“抱团”网络文学符合商业逻辑 , 但如何发现网络文学中的精品 , 进而转化为短视频 , 这个过程需要好好打磨 。
目前来看 , 虽然微短剧题材涵盖了青春、偶像、励志、爱情、职场、女性等类型 , 但在表现这些主题时 , 常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套到“逆袭”“霸总”“重生”这些模式上 。“微短剧遵从的仍是类型化的模式 , 这既受网络文学的惯性影响 , 也和逐利诉求带来的‘效仿成功者’路径有关 。搭网络文学的便车 , 有利于迅速与受众建立起友好关系 。”胡一峰认为 , 从长久发展考虑 , 想要突破套路、留下精品 , 微短剧必须立足生活 , 从包括网络生活在内的现实生活寻找更多素材 。
除了套路感强、模式化的剧情 ,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微短剧中出现了“擦边球”的内容——在封面、拍摄手法上极具性暗示 , 对暴力画面并不避讳 , 传递“以暴制暴”思维、呈现校园霸凌等 , 用英文字母、错别字代替敏感词的方式规避审查 , 这些内容在底线边缘试探 , 令不少网友惊呼“这样真的可以播吗?”
2020年8月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增设了网络微短剧快速登记备案模块;2020年年底下发的《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 , 对普通网络微短剧、重点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审核办法提出明确要求 , 规定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跟传统时长网络影视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 。根据通知 , 平台扶持的重点网络微短剧需先通过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取得备案号再上线 , 普通用户制作的内容由平台负责审核后自行编号登记播出 。
胡一峰建议 , 在微短剧发展过程中尤其应该注重专业力量的引导作用 , “首先要压实平台责任 , 对低俗的内容坚决打击 , 净化短视频生态 。其次是不能放任算法‘暴力执法’ , 任由其强化某些趣味、偏好 , 还平台多元共生的环境 , 为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尤其应该发挥专业力量的引导作用 , 加强对微短剧的研究与评论 , 明确优秀作品的标准 , 才能做到褒优贬劣 , 激浊扬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