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草”了吗?吃轻食的年轻人和背后的千亿市场( 四 )


但热闹景象在2018年后发生变化 。彼时行业大洗牌,多家轻食品牌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场,资本随之降温,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
尽管市场不断淘汰着从业者,但轻食仍不断吸引着新来者的涌入 。
不同的是,新来者们除了日常零售外,也开始寻求起更为稳妥的发展道路 。
“越来越多的轻食店采取了‘30天定制’模式 。这对客单和收入都能起到一定保障 。”张勇的店里也推出了这种套餐,他将价格分别定为900元、1200元和1800元的不同标准来搭配相应的菜品,并建议一些复购率较高的熟客选择30天期限的轻食定制 。
“如此一来,不仅有相对稳定的销量,更重要的还可以避开外卖平台的抽成,利润也比之前有所提升 。”如今张勇和当地一家配送公司进行合作,由配送公司每天负责送货,“顾客每天也不用花时间挑选,只需要等待轻食送上门就行 。”
李涛也开始尝试着和健身房合作 。
“轻食虽然单价动辄三四十元一份,但除去食材、冷链运输以及平台分成等原因,利润并不高 。”李涛说,“与其在网上接待未知的散单,不如主动寻求更稳定的客源 。”
采访人员了解到,轻食最初正是在健身圈中走红后,继而破圈到渴望瘦身的普通年轻人群当中 。
为了赢得健身人群的好感,李涛不但邀请专业的营养师设计菜单,更特意将每道菜品所含卡路里逐一计算,并将其公示在菜品上,“健身的人对卡路里的摄入特别敏感,要获得这一人群比普通消费者更难,然而一旦得到认可,对品牌的黏性也比散客更高 。”
虽然目前的经营并不轻松,但张勇依然对轻食市场有信心 。“尽管轻食行业多年来起起落落,但市场的爆发,以及顾客的增长速度让它未来或许成为饮食业的又一个千亿级市场 。”张勇说,“毕竟只要有人有减肥的需求,那么轻食自然就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