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到家过中秋啦!航天专家解析回家之旅

交汇点讯 “太空出差”不停歇!17日中午 , 在“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90天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 , 顺利回到“地球表面” 。半个月后 , 他们的“接力选手”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 , 再度进入中国空间站 , 开启为期半年的新一轮“出差”之旅 。载人飞船的发射为何如此频繁?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 , 将经历怎样的奇妙“探险”?采访人员特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天专家进行了解析 。
返回舱撤离空间站后 , 为什么还在绕圈
在9月16日上午 , 神舟十二号已经完成了撤离后与空间站组合体的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 , 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 。所谓“径向交会” , 就是指航天器从空间站组合体的下方垂直向上对接 。此前,我国在太空进行的航天器交会对接,都是水平方向的 , 包括前进方向交会和后方交会 。
据介绍 , 这次的技术验证是在为神舟十三号 “铺路” , 神舟十三号将以这种方式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这项技术难度极大 , 此前还未在太空中进行过验证 。不少网友在9月16日的新闻报道中都注意到 , 与空间站撤离后的神舟十二号 , 并没有立马开始“返航” , 而是绕着空间站“转悠”了几圈 。这可不是“依依惜别”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康国华教授介绍 , “转悠”主要和着陆点有关 , 在围绕空间站“转悠”的过程中 , 神舟十二号同步在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姿态 , 以确保正式返航前达到最佳的状态 。
危险6分钟!“黑障路段”是返程的“危险地带”
南航航天学院闻新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神舟十二号在返回时 , 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进入大气层的 。经过大气层时 , 还有一段比较危险的“黑障”路程 , 这段路程不在地面测控中心“视线中” , 无法和地面进行通讯 , 大约持续六分钟 。其实“黑障”的原理很简单——返回时 , 航天器跟大气会产生剧烈的摩擦 , 摩擦时的燃烧过程会将舱体表面的物质变为一种等离子态 。由于电磁波信号无法穿透这种等离子态物质 , 也就导致了失联 , 就像“黑色的屏障”一样 。
据了解 ,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黑障”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一段路程约为6分钟 , 克服了“危险六分钟” , 返回舱的回归便再无忧虑 。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 ,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此次返航的地点不再是过去常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 , 而是启用了东风着陆场 。在过去 , 东风着陆场一直是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备份 , 这一次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救援能力 。
据悉 , 返回舱在返航地球的过程中 , 会打开降落伞 , 降落伞的颜色使用了红白相间的颜色 , 十分瞩目 , 这也是国际约定的规则 。该颜色能够很明显地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区分开 , 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
“回家”后要隔离?不查“健康码” , 但要“找回重力”
“出差三人组”返程的消息一经传出 , 网友们顿时开启了健康检查模式:这三人回来要查“健康码”么?不知道太空里有没有绿码……
这虽然是戏言 , 但“太空人”回到地球的确需要隔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康国华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太空出差三人组”已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了90天 , 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会造成骨质流失 , 即常说的骨质疏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迎接航天员 , 都是从舱里抬出来的 。”
“有个通俗的说法 , 五脏六腑的‘归位’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闻新教授解释 , 较长时间在无重力的太空中生活 , 航天员渐渐适应了失重环境 。失重会让航天员产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 。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为例 , 当联盟号飞船像流星一样从太空返回地球时 , 航天员们觉得身体特别沉重 , 很难自行移动他们的胳膊和腿 , 严重时还会因为血液的重新分配而导致头晕眼花 , 甚至导致他们无法自己从舱里走出来 。救援人员在地面上帮助他们打开太空舱 , 将航天员从安全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用毯子把他们包裹起来 , 就好像是刚出生的婴儿那般 , 把他们带回外面的世界 。“这一次我国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呆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长 , 所以他们回来后的适应过程相应也会更长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