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饮业宝宝餐暗战中我们发现的消费场景挖掘策略


从餐饮业宝宝餐暗战中我们发现的消费场景挖掘策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市调走访中 , 一位RET睿意德的顾问同学发现 , 头部餐饮品牌已纷纷推出宝宝餐作为捕捉入店的重要策略 , 甚至已有平和景象下的“激流暗战” 。今天文章来自RET睿意德的顾问同学 , 分享从宝宝餐案例中发现的“围点打援”式的场景本位思考心得 。在百货盛行的时代 , 购物中心因新奇、稀缺实现脱颖而出 , 但当购物中心也开始出现高密度供应 , 挖掘消费场景中的机会 , 就从一个关乎发展的议题成为了关乎生存的议题 。
从餐饮业宝宝餐暗战中我们发现的消费场景挖掘策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儿童套餐成餐饮新现象
背后实则是家庭决策主导地位的变化
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里 , 如何获客是影响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 这在竞争激励的红海市场中最为明显 , 随着“六个钱包养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普遍性的在社会上成型 , 通过孩子撬动家庭消费已成为商业获客的重要策略 。在餐饮行业中 , 多家品牌陆续推出儿童/宝宝套餐 , 正是这一趋势的最佳写照 。2013年海底捞陆续推出宝宝套餐时 , 这一举动还被视为服务品质优化的信号 , 一直到西贝发现了宝宝套餐对于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潜力 , 云海肴、鹿港小镇等餐企接连入场 , 市场才有所反应:这是个进店策略 。
在如今的头部购物中心中 , 已有越来越多的餐厅推出了儿童/宝宝套餐 。其中又以发力较早的西贝投入最为值得关注 , 西贝的儿童套餐不久前刚刚完成全面升级 , 提供了有多种颜色组合 , 3种主食任选 , 含小食、水果、甜点的全新套餐 , 并推出了“家有宝贝 , 就吃西贝”的口号 。从送玩具 , 到推崇营养组合 , 儿童套餐渐成餐饮业的暗线战场 。当儿童套餐这样的非刚需需求 , 能够捕捉成人入店时 , 真正需要被重视起来的是:家庭决策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导因素 。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 总是伴生着大量的消费决策 , 有的因投入较高而显得更为重要 , 如为购买购置车、房等重资产 , 也有今晚晚餐吃什么式的日常消费决策 。不论是哪一种消费决策 , 其后背往往都是家庭单位集体意志的体现 , 作为一种集体决策 , 其必须能够兼容集体中所有主要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放在就餐的场景中 , 儿童套餐的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 , 成人偏爱的火锅、川菜 , 往往不适合低龄的儿童 , 倘若能够同时提供适合低龄儿童与成人的就餐组合 , 那么面对家庭客群时 , 获得消费者认可与青睐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这样的现象在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与科学喂养概念的普及 , 在消费领域中已渐成常态 , 汽车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型用车投放市场 , 远郊的人气度假村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户外亲子元素 。
在零售业内 , 素来有两大“围点打援”的经典策略 , 传统零售企业惯用“低价高频引流 , 低频厚利获益” , 电商青睐“爆品思维” , 可一旦将之放到购物中心 , 业主与租户的关系就让“围点打援”始终难以稳定地发挥作用 。显然儿童餐普及开来的现象 , 给这一老难题带来了新启发 。
在一文中 ,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我国现存3-14岁儿童的人口总量为2.1亿人 , 另一方面 , 据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 , 我国约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至50% , 整体市场规模突破4.5万亿元人民币 , 因此以亲子业态作为场内客流引擎的做法 , 显然还具备很长一段时间的适用性 。但亲子业态在商业做实际应用时 , 消费跳转差、占用面积大还是成为购物中心运营人的实际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