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后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9月20日下午 , 伴随震天巨响 , 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简称“长七遥四火箭”)划破长空 , 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长七这支“铁军”奋力拼搏 , 铿锵前行 , 再次打赢一场接力战 。
“七一”后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回想火箭进场动员会上 , 火箭院院党委书记、发射队临时党委书记李明华讲道:“作为‘七一’之后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首战 , 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 , 我们必须跑好属于我们的这一棒 。”长七全体发射队员不辱使命 , 向党、向祖国、向人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份完美背后 , 是长七人坚贞不渝的信念、是持之以恒的耐力、是严慎细实的作风 , 是奉献、是责任、是担当 。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你生来即为远行 , 肩负人类千古梦 , 就让璀璨的群星陪伴你 , 而我在地球这端守候你的回眸……”火箭院长七发射队员田伟用一首《我与小七》 , 表达了与这枚火箭的深情 。
一发箭托举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 一发箭凝聚着一支队伍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为了打赢长七遥四火箭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 , 长七发射队伍顶住压力 , 踔厉奋发 。型号总指挥孟刚说道:“长七遥四火箭是空间站任务承上启下的一环 , 也是今年长七系列任务中的一环 , 抓进度、抓质量 , 都不容有失 。”长七人知难而进 , 抖擞着精神 , 紧绷着神经 , 特别是长七遥三火箭之后短暂的4个月里 , 他们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 却又步步铿锵 。
邵业涛是火箭院长七火箭发射队的01指挥 。临近发射的日子 , 他更加忙碌了 , 协调各系统的测试发射流程 , 仔细核对着每天的测试项目 , 关注每一个环节的测试结果……尽管做了十足的准备 , 他仍然以十万个不放心的心态追求一次“放心”的发射 。
8月初 , 火箭院长七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师支晶刚刚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完成了长七遥四火箭的地面测发控设备恢复 , 来不及休息 , 她紧接着赶上最近一个航班返回北京 。因为长七遥五火箭的测试正在同步进行 , 她需要承担起这个任务 。
海南 , 执行遥四火箭发射任务;北京 , 组织遥五火箭匹配试验;天津 , 单元测试同步进行……与前些年相比 , 近年来 , 长七系列火箭任务突增 , 一边发射、一边研制、一边论证、一边生产 , 已是常态 。多任务同步进行 , 长七人坚韧不拔 , 在岗位融合中锤炼技能 , 在一人多岗中超越自我 , 在奔波的脚步中始终坚守着“成功” 。
火箭发射的地面支持系统工作特殊 , 任务贯穿着发射前、发射过程和发射后的全部流程 。因而长七火箭地面支持系统发射队员往往是进场最早、撤场最晚的人 。长七遥三任务结束后 , 火箭院长七发射队员贾永涛、李超并没有返京 , 而是留在发射场开展了平台的全面中修 。为了不耽误长七遥四火箭发射 , 他们因地制宜、优化方案、控制质量、协调进度、加强沟通、加班加点 , 确保检修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
【“七一”后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近几年的高密度发射形势下 , 地面支持系统的发射队员时常出差在外 。“多的时候 , 一年在外近300天 。”贾永涛说道 。不是不想家 , 只因心怀一个航天梦;也不是不累 , 只因肩头扛着一个航天强国使命 。有时候 , 大家常常想起首飞时的日子 , 那时候 , 心里想着“咬咬牙”就过去了 , 而今天 , 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还记得长七遥三火箭推迟发射后 , 火箭院发射队员吴姮历经9天鏖战 , 瘦了9斤 。鏖战结束了 , 然而一场硬仗随之而来 。和所有的发射队员一样 , 她的精神头一点儿也没松懈 , 马上投入到了新的发射任务中来 。她曾经在采访中说:“只要它能成功地飞上天 , 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这不只是对长七遥三火箭 , 而是对长七火箭的每一发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