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文章入选课本!( 五 )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 。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
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 。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 。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 。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 。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 。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 。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 。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 。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 。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 。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 。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杨利伟文章入选课本!】*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 。有删改 。